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舟行》
《舟行》全文
明 / 德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湘水通巴汉,孤帆入楚天。

片云低远树,晴日照斜川。

处世常如寄,浮生莫问年。

纵遵归去路,亦似渡头船。

(0)
鉴赏

这首《舟行》描绘了一幅江上行舟的生动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舟行时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

首联“湘水通巴汉,孤帆入楚天”,开篇即点出湘江与巴汉之间的连通,一叶孤舟在辽阔的楚天中航行,既显出舟行的孤独,又映衬出壮阔的自然景象。湘江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载体,这里不仅描绘了地理上的连接,也暗含着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

颔联“片云低远树,晴日照斜川”,进一步渲染了舟行途中的自然风光。片片白云仿佛贴近远处的树木,晴朗的阳光洒在蜿蜒的河面上,形成斜照的效果。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面,阳光温暖,云朵轻盈的自然之美。

颈联“处世常如寄,浮生莫问年”,转而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广阔的天地间,个人的存在如同漂泊的舟,短暂而无常。这不仅是对舟行状态的比喻,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之间对比的感慨。

尾联“纵遵归去路,亦似渡头船”,则以舟行的归途为喻,暗示了人生的归宿。即使有明确的归途,但就像渡头的船只一样,最终还是要面对未知的命运。这句话既是对舟行的总结,也是对人生旅程的哲学思考,蕴含着对命运与自由的辩证理解。

整体而言,《舟行》通过描绘舟行的自然景观和诗人内心的感悟,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德清
朝代:明

(?—1623)明僧。滁州全椒人,字澄印,俗姓蔡。十二岁出家。万历中,在五台山为李太后主持祈储道场,李太后为造寺于崂山。后坐“私造寺院”戍雷阳,遇赦归。人称憨山大师。有《楞伽笔记》。
猜你喜欢

盆竹

种竹寻盆盎,低迷似涧阿。

细声兼雨有,微影动风多。

长笋排针出,成竿数寸过。

且无斤斧虑,终老雪霜柯。

(0)

放歌一首效苏仲简

万方一日纲纪新,四夷重译来称臣。

白头山癯惊且喜,托身两代耕桑民。

桑田海水千年改,霜木晨星几人在。

老马空嘶皂枥间,惊鸿已出虞罗外。

旁求都邑及山林,兵选三丁儒一丁。

裂荷焚芰别山谷,带牛佩犊趋边庭。

万人坑平百草绿,风雨年年寡妻哭。

纵有生还老退身,疾疢伤残形不足。

我生不豫功名期,先朝未壮今衰羸。

夕阳渐挂首丘树,当歌一放谁能悲。

(0)

满庭芳.杨焕文赴召还

象阙星辰,凤台春色,觚棱仙掌金茎。

琼林侍宴,天语记叮咛。

日近龙颜开霁,红云拥、雉扇鸾停。

金沟暖,万年宫树,时听晓莺声。

赐归优诏许,剑悬蛟影,箭委雕翎。

对寒食,飞花流水柴荆。

自笑投林倦鸟,繁华梦、谁问功名。

溪山好,船头载酒,醉里钓丝轻。

(0)

题竹梅便面

舞罢霓裳曲,相逢月下还。

高情倚修竹,翠袖不胜寒。

(0)

赋得秦淮夜月送友人往茶陵·其二

白下门西月色多,满襟风露拍星河。

乾坤混合天无堑,江汉朝宗海不波。

梦醒潮生桃叶渡,夜凉谁唱竹枝歌。

放船直上云阳去,如此高情奈尔何。

(0)

梅花清梦为沈士敬赋

香凝燕寝宵未分,急雨打窗浑不闻。

美人忆在湘江水,行路恍隔梨花云。

残灯纸帐尚知我,落月屋梁疑见君。

西湖东阁两奇绝,眼中蝴蝶何纷纷。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