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通巴汉,孤帆入楚天。
片云低远树,晴日照斜川。
处世常如寄,浮生莫问年。
纵遵归去路,亦似渡头船。
湘水通巴汉,孤帆入楚天。
片云低远树,晴日照斜川。
处世常如寄,浮生莫问年。
纵遵归去路,亦似渡头船。
这首《舟行》描绘了一幅江上行舟的生动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舟行时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
首联“湘水通巴汉,孤帆入楚天”,开篇即点出湘江与巴汉之间的连通,一叶孤舟在辽阔的楚天中航行,既显出舟行的孤独,又映衬出壮阔的自然景象。湘江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载体,这里不仅描绘了地理上的连接,也暗含着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
颔联“片云低远树,晴日照斜川”,进一步渲染了舟行途中的自然风光。片片白云仿佛贴近远处的树木,晴朗的阳光洒在蜿蜒的河面上,形成斜照的效果。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面,阳光温暖,云朵轻盈的自然之美。
颈联“处世常如寄,浮生莫问年”,转而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广阔的天地间,个人的存在如同漂泊的舟,短暂而无常。这不仅是对舟行状态的比喻,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之间对比的感慨。
尾联“纵遵归去路,亦似渡头船”,则以舟行的归途为喻,暗示了人生的归宿。即使有明确的归途,但就像渡头的船只一样,最终还是要面对未知的命运。这句话既是对舟行的总结,也是对人生旅程的哲学思考,蕴含着对命运与自由的辩证理解。
整体而言,《舟行》通过描绘舟行的自然景观和诗人内心的感悟,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万方一日纲纪新,四夷重译来称臣。
白头山癯惊且喜,托身两代耕桑民。
桑田海水千年改,霜木晨星几人在。
老马空嘶皂枥间,惊鸿已出虞罗外。
旁求都邑及山林,兵选三丁儒一丁。
裂荷焚芰别山谷,带牛佩犊趋边庭。
万人坑平百草绿,风雨年年寡妻哭。
纵有生还老退身,疾疢伤残形不足。
我生不豫功名期,先朝未壮今衰羸。
夕阳渐挂首丘树,当歌一放谁能悲。
象阙星辰,凤台春色,觚棱仙掌金茎。
琼林侍宴,天语记叮咛。
日近龙颜开霁,红云拥、雉扇鸾停。
金沟暖,万年宫树,时听晓莺声。
赐归优诏许,剑悬蛟影,箭委雕翎。
对寒食,飞花流水柴荆。
自笑投林倦鸟,繁华梦、谁问功名。
溪山好,船头载酒,醉里钓丝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