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碧云秋,占断滩头,沧浪翻处湿纤柔。
谁展翠茵平似剪,宿鹭眠鸥。
沙尾远凝眸,雨惨烟愁,萋萋不共水东流。
几度渔人来傍宿,绿映孤舟。
雨过碧云秋,占断滩头,沧浪翻处湿纤柔。
谁展翠茵平似剪,宿鹭眠鸥。
沙尾远凝眸,雨惨烟愁,萋萋不共水东流。
几度渔人来傍宿,绿映孤舟。
这首明代张肯的《浪淘沙令·咏莎滩》描绘了一幅秋雨后沙滩的静美画面。"雨过碧云秋",寥寥数语便勾勒出雨后的清新秋景,天空如洗,碧云低垂,雨水润泽了大地,连滩头也显得格外宁静。"沧浪翻处湿纤柔",通过"沧浪"一词,暗示了江水的浩渺,水波轻拍沙滩,使得细软的莎草湿润而柔软。
"谁展翠茵平似剪"运用比喻,将莎草比作精心修剪的翠色地毯,平整而美丽,生动形象。"宿鹭眠鸥"则描绘了沙滩上和谐的自然生态,白鹭和鸥鸟安然栖息,增添了宁静的氛围。
"沙尾远凝眸",诗人远眺沙滩尽头,"雨惨烟愁"四字则渲染出淡淡的哀愁与迷茫,与前文的宁静形成对比,暗示了某种情感或思绪的流转。"萋萋不共水东流"进一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莎草的茂盛无法阻挡江水东流,寓意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最后两句"几度渔人来傍宿,绿映孤舟",渔人频繁地在莎滩旁歇宿,他们的存在与孤独的舟船形成对比,增添了生活的烟火气,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渔人生活的淡淡羡慕和对自然的深深眷恋。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莎滩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一种淡然又深沉的意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