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舻不几日,忽落淮之西。
水汎性稍谙,霜落望转迷。
寿阳树绵邈,颍尾波潆澌。
蒲柳披已尽,纷错空烟堤。
渴来汲水饮,水浊一斗泥。
物华感徂落,风土悲难齐。
恋月入遥昔,听歌异前溪。
赏心不可即,行矣常含悽。
登舻不几日,忽落淮之西。
水汎性稍谙,霜落望转迷。
寿阳树绵邈,颍尾波潆澌。
蒲柳披已尽,纷错空烟堤。
渴来汲水饮,水浊一斗泥。
物华感徂落,风土悲难齐。
恋月入遥昔,听歌异前溪。
赏心不可即,行矣常含悽。
这首诗名为《舟次颍上》,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乘船在颍水上航行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登舻不几日,忽落淮之西”点明了行程的开始与方向的转变,诗人乘坐的船只在不远的日子里,突然驶入淮河以西的水域。接着,“水汎性稍谙,霜落望转迷”两句,写出了对新环境的适应与对未知的迷茫,水面上泛起的波纹让诗人逐渐熟悉起来,而霜降之后,视野变得模糊,增添了几分迷离感。
“寿阳树绵邈,颍尾波潆澌”描绘了沿途的景色,寿阳的树木连绵不绝,颍尾的波浪轻轻拍打着岸边,画面宁静而悠远。“蒲柳披已尽,纷错空烟堤”则展示了季节更迭带来的变化,蒲草和柳树已经凋零,空旷的堤岸上只有烟雾缭绕,透露出一丝萧瑟。
“渴来汲水饮,水浊一斗泥”描述了旅途中的一个小插曲,诗人口渴时取水饮用,却发现水质浑浊,含有大量泥沙。这一细节增加了旅途的艰辛与不便。
“物华感徂落,风土悲难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迁与地方风俗的感慨,万物随季节更替而凋零,各地的风俗习惯也难以统一,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最后,“恋月入遥昔,听歌异前溪。赏心不可即,行矣常含悽”总结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他怀念着过去的月色,听着不同于先前溪流边的歌声,心中充满了无法立即实现的赏心悦目的愿望,而这种愿望常常伴随着忧伤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乘船旅行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外界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芍药筱园盛,占断古扬州。
多少双头并蒂,相对也应羞。
二十四番风信,二十四桥月色,都付与梢头。
恰是三山客,来作五云游。聚三花,围五萼,起重楼。
知为使君风雅,芳谱教重修。
韵倩黄荃笔写,色借灵芸丝续,名仗探花留。
低却琼花品,赢得牡丹筹。
兰闺深窅。正画帘不卷,烟篆低袅。
整日相看,玉骨娉婷,清绝小窗晴晓。
陈王曾识凌波步,想一样、盈盈娇小。
是谁将、倩影移来,化作一枝香草。
为忆深宫旧事,杜鹃啼血后,幽恨多少。
洗净铅华,展尽芳心,只有闲愁未了。
孤根已分随冰雪,莫更被、东风吹老。
算幽香、肯让梅花,耐得十分寒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