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四顶山》
《四顶山》全文
唐 / 罗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

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

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

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ǐngshān
táng / luóyǐn

shèngjǐngtiānránbiéjīngshénhuà
shānfēndǐngsānmiànkànpíng

guòxiàsēnglíngdōngcǎo
yóurénláizhìyuàn

注释
胜景:优美的景色。
天然:自然形成的。
别:独特。
精神:景象的神韵。
入:融入。
画图:画卷。
一山:一座山。
分:划分。
四顶:四个山峰。
瞰:俯瞰。
平湖:平静的湖面。
过夏:度过夏天。
僧无热:僧人无炎热之感。
凌冬:寒冬。
草不枯:草木不枯萎。
游人:游客。
至:到达。
此:这里。
愿:愿意。
剃发:削发。
和须:连同胡须。
翻译
这里的景色自然独特,仿佛融入了画中。
山峰奇特,分为四个山顶,三面俯瞰着平静的湖泊。
夏天僧人无酷暑之感,冬天草木也不见枯萎。
游人们来到这里,甚至愿意削发修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胜景天然的山水之美,其中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与向往。"精神入画图"表达了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深深打动,感觉仿佛进入了画中一般。此景不仅美丽,而且四季如春,无论是酷夏还是严冬,都能保持一貫生机与和谐。

"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描绘了一座山的独特地貌,其巍峨之势与周围景观形成鲜明对比。山的四个峰头各具特色,而山下则环抱着一片平静的湖水,这种自然构造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则透露了一位居住于此的僧人,对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在炎热的夏季,他不会感到炙热;在严寒的冬天,山上的草木也不显得枯萎。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超然物外的一种向往。

最后一句"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则表达了一种极致的情感。游客在到达这片美丽之地后,被这里的自然景观所打动,以至于愿意剃去头发胡须,表示要留驻下来,不再返回尘世。这是对这种生活方式的一种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清贫自在、超脱红尘的一种向往。

作者介绍
罗隐

罗隐
朝代:唐   字:昭谏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生辰:833-909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猜你喜欢

关外

关外田经历历看,不禁额手为农欢。

高原固喜仓箱近,下隰依然颖栗攒。

菜圃瓜棚赖生计,思艰图易廑心官。

更披方伯情形报,五日愁怀一日宽。

(0)

出古北口即事四首·其一

千山雨过水归壑,五日晴浮爽拂人。

古北年年虽熟路,一番秋景一番新。

(0)

得全阁

飞阁流丹碧水涯,遥奇近概览无遗。

微言偶忆淳于氏,君道何妨絜矩思。

(0)

讨源书屋对雨

昨日传宣晓问安,雨如不诣是矜端。

晨趋退食对?雭,恰喜衣衫生薄寒。

(0)

题陆治四时蔬果卷十六首·其十蒲萄

有苞无核亦奇哉,绿玉琼浆到口开。

堪證汉书非大误,移根新自叶羌来。

(0)

罨画窗

肩舆取暇陟云衢,憩众因之摘句吾。

那识此窗名罨画,分明眼底看西湖。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