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闺月》
《闺月》全文
唐 / 韦庄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明月照前除,烟华蕙兰湿。

清风行处来,白露寒蝉急。

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

欲言无处言,但向姮娥泣。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īyuè
táng / wéizhuāng

míngyuèzhàoqiánchúyānhuáhuìlán湿shī
qīngfēngxíngchùláibáihánchán

měirénqíngshāngànshànghónglóu
yánchùyándànxiànghéngé

注释
明月:明亮的月亮。
除:庭院。
烟华:薄雾。
蕙兰:一种香草,常用来象征高洁之士或美好事物。
清风:清凉的风。
行处:经过的地方。
白露:秋天的露水,象征寒冷或时光流逝。
美人:这里指代女子。
情易伤:感情脆弱,容易受到伤害。
红楼:豪华的楼阁,常代指富贵人家的居所。
无处言:没有地方可以倾诉。
姮娥:即嫦娥,古代神话中住在月亮上的仙女,此处借指月亮。
翻译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前院,薄雾中的蕙兰花沾满了露水。
清风吹过带来凉意,秋蝉在寒冷中鸣叫得更加急促。
美丽的女子情感容易受伤,默默走上红楼站立。
想要倾诉却无处可说,只能对着月亮嫦娥默默地哭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带有几分哀愁的夜晚景象。开篇“明月照前除,烟华蕙兰湿”,月光洒在庭院之中,环境清幽,花草间弥漫着细微的露珠,显得分外柔和。

接下来的“清风行处来,白露寒蝉急”则更增添了一份凉意,清风轻拂而过,每一个角落都带有露水,连蝉鸣也透露出一丝秋夜的寂静与凉快。

然而,这种美好的自然景象并未能带给诗人愉悦,反倒是“美人情易伤”,暗示了内心的忧伤。紧接着“暗上红楼立”让人感受到一种隐秘和孤独,似乎诗人在这深夜之中,独自一人登上了那座华丽却又寂寞的楼阁。

最后,“欲言无处言,但向姮娥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楚与无奈。姮娥是月亮的代称,这里用“但向姮娥泣”来形容诗人的哀伤,仿佛连话语都找不到出口,只能将自己的悲伤诉诸于这冷清的夜月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在美好环境中的孤独与哀愁,以及他对于无法言说的苦楚的情感体验。

作者介绍
韦庄

韦庄
朝代:唐   字:端己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生辰:约836年- 约910年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
猜你喜欢

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0)

题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0)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①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
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0)

长安早春 一作张子容诗

关戍惟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青山树,冰开黑水滨。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遂荣擢,归及柳条新。

(0)

晚春卧疾寄张八子容①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
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
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
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
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
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
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
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
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
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

(0)

书怀贻京邑同好①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
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
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