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岫回环一水通,春深片片贴波红。
钞锣溪不离繁囿,只在轻烟淡霭中。
复岫回环一水通,春深片片贴波红。
钞锣溪不离繁囿,只在轻烟淡霭中。
这首诗描绘了圆明园内武陵春色的美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复岫回环一水通”,描绘了一幅山峦环绕、水流穿行的画面,展现了园中地形的复杂与水道的巧妙布局。复岫,即重叠的山峰;回环,形容山势曲折蜿蜒。一水通,则点明了水道贯穿其间,将不同区域连接起来,营造出一种流动与静谧并存的意境。
次句“春深片片贴波红”,则聚焦于春天的色彩与生机。春深,意味着春天已进入盛期,万物生长茂盛。片片贴波红,生动地描绘了花朵在水面轻轻摇曳的情景,仿佛是春天的颜料不慎洒落,点缀在碧波之上,形成一片片鲜艳的红色,既展现了春天的热烈与活力,也增添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后两句“钞锣溪不离繁囿,只在轻烟淡霭中”,进一步深化了对环境氛围的描绘。钞锣溪,可能是指溪流旁有人在敲打铜锣,增添了一种生活气息和动态感。不离繁囿,意味着这种活动虽在繁华的园林中进行,却并未打破原有的宁静与和谐。只在轻烟淡霭中,则通过轻柔的烟雾和淡淡的云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远离喧嚣的意境,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幽静而神秘。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春色、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圆明园武陵春色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赞美。
取日虞渊战临平,鼓起金山麾伏兵。
既不画此背嵬军阵形,国容貂蝉佩葱珩,军容金甲马朱缨。
又不画此生面真仪刑,昔王不肯专枢庭。
清凉居士以自名,散遗万骑还屯营。
独控长耳游林坰,林间坐石樵叟争。
不无醉尉呵夜行,孰识朱门抗旄旌。
王孙妙年万事轻,欲蹈箕颍遗浮荣。
龚侯淡墨胜丹青,作此灞桥风雪征。
龙变不测人中英,谛观岂是寒书生。
丈夫出处吾能评,不可长剑即短檠。
得时用世身名亨,否哉履道幽人贞。
叶叶用意何峥嵘,大司马侃孙渊明。
君直不可见,见此长虹吐。
使其尚未死,年始七十五。
当时书此字,赠我老华甫。
今年八十一,仍卧旧处所。
谢公名太盛,杀身甘荼苦。
虞公不竞名,躬耕隐村坞。
有名无名间,俯仰隔今古。
直木先剪拜,明膏自煎煮。
何如牛背上,一蓑弄烟雨。
所以马少游,伏波非所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