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词人李商隐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在担任地方官职时的感慨和自我期许。开篇“黄昏封印点刑徒”,设定了一种严肃而又略带哀伤的情境。这里的“黄昏”给人以暮色中的沉思之情,“封印点刑徒”则是官府中处理案件的场景,显示出诗人对于司法公正的关注。
接着“愧负荆山入座隅”,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谦逊与内疚之情。这里的“荆山”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是隐喻,诗人感到自己还未能达到理想中的高度,故有“愧负”的感慨。
第三句“却羡卞和双刖足”,则是一种对历史人物的向往。古代有名将卞和以勇猛闻名,而“双刖足”是传说中卞和为了能够更好地骑马而自宫其足的一种刻苦锻炼的象征。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英勇不屈、坚韧不拔品质的向往。
最后一句“一生无复没阶趋”,则是诗人的自我期许。这里的“一生”意味着终身不渝的追求,“无复没阶趋”则表达了对正直人格和坚持原则的执着追求,决不因私欲而有所退让。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对于司法公正、个人品质以及官德操守的深刻思考。它既反映了诗人个人的道德追求,也映射出当时社会对清廉官员的渴望。
武安王生谢公侣,逢人每道四溟子。
经笥曾携隆虑山,褐衣傲睨长安市。
同时淮上有吴生,苕霅为丞色不喜。
王生作簿向稷山,大笑各行其志耳。
稷山远在汾河西,太岳中条与绛齐。
保障茧丝堪一试,凤鸾枳棘且安栖。
王生禄米薄升斗,醉后谢公诗满口。
车行上党近青天,先访谢公一携手。
何门今曳邹阳裾,当垆岂卖临邛酒。
高歌但拥如花人,刀环昨寄漳南否。
欧生海上欲归时,停云为道最相思。
绛帖紫参难远致,秋鸿须寄谢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