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明孝敬,求阴顺阳。坛有四陛,琮分八方。
牲牷荡涤,萧合馨香。和銮戾止,振鹭来翔。
威仪简简,钟鼓喤喤。声和孤竹,韵入空桑。
封中云气,坎上神光。下元之主,功深盖藏。
质明孝敬,求阴顺阳。坛有四陛,琮分八方。
牲牷荡涤,萧合馨香。和銮戾止,振鹭来翔。
威仪简简,钟鼓喤喤。声和孤竹,韵入空桑。
封中云气,坎上神光。下元之主,功深盖藏。
这首诗是《周祀方泽歌四首》的第三首,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庾信。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庄重而神圣的祭祀活动,通过对祭坛、祭品和祭仪的细致描述,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和祖先的崇敬之情。
“质明孝敬,求阴顺阳。”这一句表达了祭祀的宗旨,即在于光明正大的环境中,以孝敬的心怀向天地神灵表示顺应自然规律的愿望。
“坛有四陛,琮分八方。”这里描述的是祭坛的结构,它有四个台阶,每个方向都设置了祭器,体现出对各个方位神灵的尊崇。
“牲牷荡涤,萧合馨香。”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祭祀时的场景,牲畜被清洗干净,祭品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和銮戾止,振鹭来翔。”銮戾是古代音乐中的铙钹,和声代表着音乐的和谐,而振鹭则象征着鸟儿的自由飞翔,表现了祭祀活动中乐声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
“威仪简简,钟鼓喤喌。”这里写的是祭祀中的庄严礼节,以及钟鼓齐鸣的声音,展现了一种肃穆而又热烈的氛围。
“声和孤竹,韵入空桑。”这两句通过对比衬托,强调了音乐之美好与自然之和谐。
“封中云气,坎上神光。”此处描绘的是祭祀场所周围笼罩着祥瑞的云气,以及从天而降的神圣光芒,表现出一种超自然的庄严感。
“下元之主,功深盖藏。”这句意味着祭祀活动中的尊者,其恩泽与功绩深不可测,而又隐秘不露。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过程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古人宗教信仰和自然崇拜的情感,而且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正官桥柳润,候馆梅开,暮云凄冽。
泽国春归,是烧灯时节。
吹绽红蕖,挽低星斗,共水光澄澈。
霜瓦楼台,参差似与,蓬壶相接。
千骑遨游,万家嬉笑,帘卷东风,弄妆成列。
慢舞尊前,看轻盈回雪。
来岁今宵,舜韶声里,对六鳌双阙。
凤检飞来,玉骢去踏,青门华月。
华旌耀日,报天上使星,初辞金阙。
许国精忠,试此日传岩,济川舟楫。
向来鸡林外,况传咏、篇章雄绝。
问人地、真是唐朝第一,未论勋业。
鲸波霁云千叠。
望仙驭缥缈,神山明灭。
万里勤劳,也等是壮年,绣衣持节。
丈夫功名事,未肯向、尊前轻伤别。
看飞棹、归侍宸游,宴赏太平风月。
山驿晚,行人昨停征辔。
白沙翠竹锁柴门,乱峰相倚。
一番急雨洗天回,扫云风定还起。
念凄断,谁与寄。
双鱼尽素难委。
遥知洞户隔烟窗,簟横秋水。
淡花明玉不胜寒,绿尊初试冰蚁。
小欢细酌任敧醉。
扑流萤、应卜心事。
谁记天涯憔悴。
对今宵、皓月明河千里。
梦越空城疏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