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堂堂忽渐阴,万山西面布黄金。
蝉鸣红树流清响,僧撼暮钟来好音。
草下伏萤争列耀,云边飞鸟倦归林。
时虽小晦朝来显,天道循环古到今。
阳气堂堂忽渐阴,万山西面布黄金。
蝉鸣红树流清响,僧撼暮钟来好音。
草下伏萤争列耀,云边飞鸟倦归林。
时虽小晦朝来显,天道循环古到今。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乡村景色的宁静与美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变化。
首句“阳气堂堂忽渐阴”,描绘了太阳从明亮转为暗淡的过程,预示着一天即将结束。接着,“万山西面布黄金”一句,形象地将落日余晖比作铺满山头的金色,营造出温暖而壮丽的景象。
“蝉鸣红树流清响,僧撼暮钟来好音”两句,通过听觉细节,进一步丰富画面。蝉鸣声清脆悦耳,僧人敲响的暮钟声悠扬动听,两者交织成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平静。
“草下伏萤争列耀,云边飞鸟倦归林”则转向对地面与天空的描写。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烁,增添了一抹生机;倦鸟归巢,象征着一天劳作的结束。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与静态之美。
最后,“时虽小晦朝来显,天道循环古到今”总结了自然界的规律与永恒的主题。虽然夜晚来临,但新的一天总会到来,这反映了宇宙间永恒的循环与不变的真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夕阳西下时分乡村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命之律动,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和宇宙规律的深刻思考。
轩皇何处有丹池,万仞黄山踞歙黟。
墩与此山元异脉,有灵应笑客何为。
两岸垂杨石渍苔,皇华新馆昼长开。
方传漕运将军出,忽见分司御史来。
当道豺狼应退避,忘机鸥鹭莫惊猜。
相逢却愧无佳句,砚匣经旬积暗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