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月》
《秋月》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夜气凉于水,高斋可当楼。

古来除却月,此外更无秋。

寒入兰心劲,光随菊脚流。

惟愁清不极,清极却成愁。

(0)
注释
夜气:夜晚的凉意。
凉于水:比水还凉。
高斋:高高的书斋。
当楼:仿佛直抵楼台。
古来:自古以来。
除却:除去。
月:月亮。
此外:除此之外。
寒入:寒冷侵入。
兰心:兰花中心。
劲:挺立。
光随:月光跟随。
菊脚:菊花的花瓣。
惟愁:只担心。
清不极:清冷不会极致。
清极:极致的清冷。
成愁:引发忧愁。
翻译
夜晚的凉意比水还要深沉,高高的书斋仿佛直抵楼台。
自古以来,除了月亮,这世上再没有其他能代表秋天的景象。
寒冷侵入兰花中心,使它更加挺立;月光沿着菊花的花瓣流淌。
只担心这清冷不会极致,然而一旦达到极致,又会引发新的忧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静谧的秋天景象,通过对月亮和花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夜气凉于水"一句,通过比较,将秋夜的清凉与水相提并论,生动地展现出秋意渐浓、夜晚更觉凉爽的氛围。

"高斋可当楼",则是诗人借用建筑物来比喻自己的书房或居所,既表达了内心世界的宽广,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接着的"古来除却月,此外更无秋",通过排除法,强调了秋天之外,如果没有那轮明亮的月亮,就再也感受不到秋意。

"寒入兰心劲"和"光随菊脚流"两句,则以兰花和菊花作为象征,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联系。兰花在这里代表着高洁、清冷,而菊花则是秋天的象征,通过它们来表达了秋意的渗透和光线的流动。

最后两句"惟愁清不极,清极却成愁",则更深入地挖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这里的"清"字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清冷,也可以解读为诗人的情感状态——一种超脱而又淡远的情绪。这两句表达了一种矛盾心理:追求精神上的澄明与超脱,但这种极致的清明反而成为了愁绪的来源,体现了诗人在享受秋意美好之时,同时也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寂寞和愁思。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西山滴水岩二首·其一

入不知高下,山春水似秋。

星河平地看,鸡犬半天游。

洞腹藏元气,山根养洑流。

白云朝出宿,知是绕神州。

(0)

春日西湖即事

苏小门前柳带烟,暖沙晴日水如天。

杏糜供作宜春酒,榆荚分为买笑钱。

垂柳绿遮骑马路,落花红衬钓鱼船。

杜鹃不解游人意,催尽韶光又一年。

(0)

残柳如新柳

西风萧瑟柳条轻,翻似依依乍向城。

看去尚含南浦恨,折来俱是故园情。

枫林解点桃花色,杜宇能为黄鸟声。

留得旧时余影在,秋江一路月扶行。

(0)

贺新凉.题宗友石小影

一幅云蓝纸。写少文、悠然独立,胸襟如此。

蜗角蝇头何所计,世态任它非是。

又岂羡、等闲青紫。

李杜文章欧柳笔,擅词坛、风雅闻遐迩。

清名盛,久倾耳。杖乡时节居乡里。

享林泉、优游清福,有谁能此。

松柏岁寒姿益茂,鹤算频添无巳。

好闭户、闲研经史。

酒盏诗筒俗尘远,更轻衫、羽扇传神似。

寿者相,共瞻视。

(0)

羁旅无聊自嘲

世态久方见,人生已浪过。

长鸣学蜀帝,善泪像湘娥。

雨掩春山重,江埋宿雾多。

紫貂裘敝尽,季子不归何。

(0)

春日寓徐公西园

笋出过阑见,桃香度水闻。

树深连海色,洞午散江云。

石上抛书卷,花间数鹤群。

春愁如碧草,随处乱纷纷。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