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塍霜陌无车马,幽闲两三茅屋。
水鹳浮青,山龙回赭,掩冉故家乔木。风流自足。
想傍纬分篝,理签课读。
游倦东归,梦魂清傍芰栏曲。
莫须子真隐宅,讶叩门吠犬,客到谁速。
拥被听诗,掀髯命酒,剪尽几条桦烛。谭回尘绿。
笑文字人间,画凫刻鹄。明更登楼,饱看千蠹轴。
月塍霜陌无车马,幽闲两三茅屋。
水鹳浮青,山龙回赭,掩冉故家乔木。风流自足。
想傍纬分篝,理签课读。
游倦东归,梦魂清傍芰栏曲。
莫须子真隐宅,讶叩门吠犬,客到谁速。
拥被听诗,掀髯命酒,剪尽几条桦烛。谭回尘绿。
笑文字人间,画凫刻鹄。明更登楼,饱看千蠹轴。
这首《齐天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月光下的田塍与霜覆盖的道路,空无一车马,只有一两座茅屋静谧地坐落在其间。水鹳在青色的水面漂浮,山龙则在赭色的山间蜿蜒,古老的树木掩映着这一切,仿佛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风流自足”四字,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满足感。诗人想象着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伴着纬线编织的篝火,理书课读,享受读书的乐趣。当游历归来,梦中还能依稀记得那清幽的芰荷环绕之处。
接着,诗人以“莫须子真隐宅”一句,引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仿佛是遇到了子真隐居之地,却因无人应门而感到意外。这不仅是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的某种反思。在被褥中,诗人听诗、饮酒,剪烛夜谈,不拘泥于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精神的富足。
最后,“谭回尘绿”表达了谈话后的愉悦与轻松,“笑文字人间,画凫刻鹄”则是对文字与艺术的热爱,以及对追求完美、理想化的态度。在明亮的夜晚,诗人登楼远眺,饱览着千卷书籍的智慧之光,仿佛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汲取着无穷的养分。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隐逸、文学与知识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毛谢飙扶,肠凭酒涤,蹉跎身世如此。
汐社随沤,吴云泊雁,结习未忘语绮。
西窗嚼韵,惊梦里、睡夜龙起。
孤悄吟灯支影,寂寞添香纤指。词仙御风万里。
马塍花、落残红紫。指点翠微高处,自今休矣。
抱得含香足未。图不出、危弦变声徵。
漫道丹青,痕痕是泪。
春慵燕懒户庭閒,把卷自娱昏晓。
湖海归来壮怀少。
钻书蠹癖,抱香蝶梦,一枕蘧蘧觉。
摩老眼,读从头,余明犹恋桑榆照。
帘外古寒多,谁管飞红落萦草。
纱窗绿涩,铁砚丹枯,问字人稀到。
算年来、百感涌如潮。怕书客、庞眉被霜恼。
井叶落,似报镫前人又老。
月又团圆矣。怅分离、双溪我去,自家田里。
世事繁华容易过,空向阑干独倚。
尚记取、粉痕脂腻。
调寄巫山云一片,镇无聊、带醉三眠起。
愁满处,似春水。如公今日心同悴。
走风尘、鮀江棹远,凤城车敝。
海内词宗存几辈,凄绝广陵散弃。
剩两个、吟身天地。
已时光韬连晦养,问谁来、桀犬将尧忌。
珍重也,凭书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