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极藤为道,盘旋百转多。
崖悬枯树杪,涧折怪岩阿。
雁入云霄去,猿从荆棘过。
谁云西蜀险,较此更如何。
峻极藤为道,盘旋百转多。
崖悬枯树杪,涧折怪岩阿。
雁入云霄去,猿从荆棘过。
谁云西蜀险,较此更如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险峻而奇特的藤蔓小径,它蜿蜒曲折,攀附在陡峭的崖壁和怪石之间。诗人通过"峻极藤为道"开篇,形象地展示了藤蔓坚韧的生命力和道路的艰难。接下来的"崖悬枯树杪,涧折怪岩阿"进一步描绘了小径的险峻环境,枯树梢头和怪异岩石构成了一幅险峻的画面。
诗人观察到大雁翱翔于云端,猿猴穿梭于荆棘丛中,这些生动的自然景象与险峻的藤道形成对比,暗示了这条道路虽险,却也充满了生机。最后,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观点:"谁云西蜀险,较此更如何?"他质疑是否还有比这更险峻的地方,表达了对藤道独特魅力的赞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蜀中山路的险峻图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欣赏,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
去就轻于出岭僧,烟包挑月一枝藤。
十年湖海孤篷雨,万里关山半夜灯。
后进衣冠皆有用,先生才调独无能。
送君归洗征尘净,高步云岑顶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