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暖入狼头帽,雪后寒生鹤膝枝。
杖屦与峰回路转,溪山又物换星移。
酒能作祟可忘酒,诗不穷人未是诗。
笔走秋蛇情烂熳,谁知方寸太平时。
野人暖入狼头帽,雪后寒生鹤膝枝。
杖屦与峰回路转,溪山又物换星移。
酒能作祟可忘酒,诗不穷人未是诗。
笔走秋蛇情烂熳,谁知方寸太平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野人暖入狼头帽,雪后寒生鹤膝枝。” 这两句勾勒出一个冬日里隐逸者的生活状态。他们穿着用狼皮制成的帽子取暖,身处在积雪初融、气候尚冷的山林之中,四周是刚开始萌芽的鹤膝枝。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透露出诗人对这份清贫生活的满足。
“杖屦与峰回路转,溪山又物换星移。” 隐逸者手持拐杖,在山间小径游走,每一次登高望远,总能发现不一样的景致和感悟。这里强调了自然之美是无穷无尽的,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自然界无限的向往。
“酒能作祟可忘酒,诗不穷人未是诗。”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哲学:在这宁静与孤独中,即便是饮酒也能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而非单纯的物质享受;同样,对于诗歌而言,只有真正懂得诗意之美的人,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诗人。
“笔走秋蛇情烂熳,谁知方寸太平时。” 这里的“笔走秋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书写状态,如同秋天蜿蜒前行的蛇一般流畅自然。而“谁知方寸太平时”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小小空间内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灵宁静。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清贫、自然与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
南州大旱禾黍枯,赤日照地如红炉。
老龙卧稳鞭不动,无乃上帝封江湖。
道人早岁曾学道,能以精诚事祈祷。
绿章奏罢起风雷,三日为霖救枯槁。
吁嗟妙道不可言,安得共究玄中玄。
君不闻武当昔有张洞渊,道成掷笔还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