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瑞峰寺》
《瑞峰寺》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寺在高山顶,天寒偶一登。

孤僧营粥饭,诸佛阙香灯。

潮落洲分派,林疏塔见层。

危栏宜老眼,欲去几回凭。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ruìfēng
sòng / liúzhuāng

zàigāoshāndǐngtiānhánǒudēng

sēngyíngzhōufànzhūquēxiāngdēng

cháoluòzhōufēnpàilínshūjiàncéng

wēilánlǎoyǎnhuípíng

注释
寺:寺庙。
山:高山。
天寒:寒冷的天气。
偶一:偶尔。
孤僧:孤独的僧人。
营:准备。
粥饭:粥和饭菜。
阙:缺少。
潮落:潮水退去。
洲:沙洲。
派:水流分支。
林疏:树林稀疏。
塔:佛塔。
层:层次。
危栏:高高的栏杆。
老眼:老年人的眼睛。
欲去:想要离去。
凭:倚靠。
翻译
寺庙坐落在高山之巅,天气寒冷时才偶尔攀登。
孤独的僧人煮粥做饭,各路佛陀殿堂缺少香火和灯火。
潮水退去后,沙洲显现,树林稀疏,能看见层层叠叠的佛塔。
高处的栏杆适合老眼欣赏,每次想要离去,都多次倚靠它眺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高山古寺的幽静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与寺院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修行的尊重。

“寺在高山顶,天寒偶一登。”开篇即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远境界。古寺座落于高山之巅,天气寒冷,诗人偶尔踏上这段陡峭的山路,彰显了寺院的孤寂与不易到达。

“孤僧营粥饭,诸佛阙香灯。”此句展示了寺中僧人的日常生活和对佛祖的崇敬。孤僧独自熬粥为食,诸佛前的香灯则是信徒供养和膜拜的象征。

“潮落洲分派,林疏塔见层。”这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寺院之高远与古老。山涧水流随着潮汐变化而分成支流,树木稀疏露出层叠的塔影。

“危栏宜老眼,欲去几回凭。”诗人站在寺前的危险栏杆上,感慨万千。这里传递出一种对岁月流转、对生命易逝的深刻体会,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安宁之地的留恋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高山古寺景致与僧人生活的精细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清净的心境。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大隐庵则已师过话旧

相逢莫笑老寒酸,新样须眉旧胆肝。

大地风光閒里过,西乾山色梦中看。

藏舟无计寻幽壑,选石何年就浅滩。

输与老兄居大隐,万绿摄入一毫端。

(0)

癸未元日李远霞过宿夜话

熟客乍惊生面目,青春微换白髭髯。

新年佛法休相管,今夜诗题且共拈。

风引涛声来茗碗,灯移人影出筠帘。

明朝孤棹乘潮去,有兴重来定不嫌。

(0)

客珠崖怀罗浮寄山中诸子三十韵·其十三

一钵雕胡七碗茶,衲僧随分有生涯。

摩醯顶上开新眼,香象云中瘗旧牙。

结社更思修白业,还山不拟煮黄芽。

庵西道者如相问,宕子年来解破家。

(0)

途中口占

望望知何去,悠悠不定家。

泥深九折坂,尘冒只轮车。

斜日闻归鸟,回风见落花。

不堪回首处,几片赤城霞。

(0)

奉和籀书周大士十首·其五

莫笑鹑衣结,寒来便负暾。

桂枝香欲动,阳焰影频翻。

冷眼曾空世,忘机亦灌园。

寥寥泉石下,有客到蓬门。

(0)

初住雷峰下院寄秋渠兄

鼓角喧填异上方,闭门曾不减清凉。

閒阶雨过苔侵榻,破屋风筛树覆墙。

乞食千家分铄釜,降心半偈倚绳床。

莫辞雁翅城边路,小院梅花正早芳。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