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落江痕在白沙,孤峰四望更谽谺。
谁从镜里开朱阁,试上云根拾彩霞。
鱼部长朝河伯妇,山僧独供水仙花。
东归吴客扁舟迥,愿借分风下馆娃。
潮落江痕在白沙,孤峰四望更谽谺。
谁从镜里开朱阁,试上云根拾彩霞。
鱼部长朝河伯妇,山僧独供水仙花。
东归吴客扁舟迥,愿借分风下馆娃。
这首诗描绘了小孤山的壮丽景色与静谧氛围,诗人彭孙贻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
首联“潮落江痕在白沙,孤峰四望更谽谺”,描绘了潮水退去后,江面露出一片白沙,远处孤峰耸立,四周视野开阔,峰峦起伏,景象壮观。诗人通过“潮落”、“白沙”、“孤峰”、“四望”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而辽阔的画面。
颔联“谁从镜里开朱阁,试上云根拾彩霞”,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峰比作镜子,朱阁则象征着高处的建筑,暗示了山中有人居住或游览的情景。拾取彩霞,则是表达了对山间美丽景色的赞美和向往。这两句诗富有诗意地描绘了山中生活的神秘与美好。
颈联“鱼部长朝河伯妇,山僧独供水仙花”,通过“鱼长”(可能指鱼群)与“河伯妇”(河神的妻子)的对比,以及“山僧”与“水仙花”的结合,展现了山林间的和谐共生与自然之美。鱼群朝拜河伯妇,象征着自然界的秩序与和谐;山僧独自为水仙花浇水,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与尊重。
尾联“东归吴客扁舟迥,愿借分风下馆娃”,描绘了一位东归的吴地客人乘坐扁舟远行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同时,“愿借分风下馆娃”一句,可能暗含着对古代吴王夫差与西施故事的联想,寓意着对美好爱情与历史传说的怀念与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小孤山自然景观的描绘,融合了对生活、自然、历史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思考。
括苍罗万山,土少石嵯峨。
地僻寡商贾,寻丈耕陂陀。
况值风尘起,逃亡今巳多。
存者悲徵税,行者泣负戈。
皇天久不雨,嗷嗷其奈何。
秋七月之交,阴云翳庭柯。
南山殷其雷,北山雨滂沱。
田家嗟有生,老稚抚其禾。
欣欣喜相语,兹雨理则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