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铅椠鬓丝秋,独抱成书四海游。
三国诸人应梦里,一番公案又从头。
十年铅椠鬓丝秋,独抱成书四海游。
三国诸人应梦里,一番公案又从头。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过所作,名为《寄沈仲居进三国志(其一)》。诗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首句“十年铅椠鬓丝秋”,可见作者在长时间的阅读与沉淀后,头发已经斑白,如同秋天树上的叶子一般。"铅椠"指的是书籍的封面,而"鬓丝秋"则形象地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个人生命的老化过程。
接着,“独抱成书四海游”,诗人将自己与书籍紧紧相连,通过阅读而实现心灵的旅行,无论是哪一个时代或地点,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里体现了作者对于知识与文学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古代英雄事迹的向往。
第三句“三国诸人应梦里”,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在梦境中遇见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刘备、曹操等三国时期的人物,通过这种方式与他们精神上相通。
最后一句“一番公案又从头”,"公案"此处可能指的是对历史事件的重新审视和评判。诗人希望能够像处理一个案件一样,从头开始探索和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寻找其中的智慧与教训。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更透露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追求,即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实现个人精神世界的丰富。
嗟我吴越人,茕茕客燕都。
凡见吴越士,依依不忍疏。
况子重信义,尤与他人殊。
宁无情缱绻,执手与踟蹰。
蓟门秋月白,城头夜啼乌。
城中良家子,半是南征夫。
或从张都护,或属李轻车。
道傍别妻子,泣下如迸珠。
自非英雄姿,孰使祸乱除。
戎马暗中国,游子将何趋。
并州非故乡,东吴有田庐。
子归慰父母,繄我独何如!
淮海水为利,转运有常程。
积渠如积金,守防如守城。
近闻渠堤坏,水决剧建瓴。
我军赖神速,戮力障颓倾。
旧防幸已复,新备亦宜兴。
古人重举众,日费千金并。
尅敌务因粮,足边资力耕。
矧兹淮甸间,沃野富吴荆。
草莱日加辟,馈饟岁弥增。
勿使土遗力,坐令储偫赢。
东南力可舒,根本计非轻。
欲弘中兴业,斯事力当行。
陋儒无长算,触物有深情。
冉冉趋畏涂,戚戚慎宵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