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沈仲居进三国志·其一》
《寄沈仲居进三国志·其一》全文
宋 / 刘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十年铅椠鬓丝秋,独抱成书四海游。

三国诸人应梦里,一番公案又从头。

(0)
注释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
铅椠:古代书写工具,这里比喻岁月的磨砺。
鬓丝秋:形容两鬓斑白,象征年老。
独抱:独自怀抱。
成书:完成的书籍。
四海游:走遍天下。
三国诸人:指三国时期的人物。
梦里:梦境中。
一番公案:一次历史事件或争议。
又从头:重新开始。
翻译
十年岁月如铅笔磨砺,两鬓已现秋霜,独自抱着成书走遍天下。
三国时期的人物仿佛在梦中重演,那些历史公案又要重新开始讲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过所作,名为《寄沈仲居进三国志(其一)》。诗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首句“十年铅椠鬓丝秋”,可见作者在长时间的阅读与沉淀后,头发已经斑白,如同秋天树上的叶子一般。"铅椠"指的是书籍的封面,而"鬓丝秋"则形象地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个人生命的老化过程。

接着,“独抱成书四海游”,诗人将自己与书籍紧紧相连,通过阅读而实现心灵的旅行,无论是哪一个时代或地点,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里体现了作者对于知识与文学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古代英雄事迹的向往。

第三句“三国诸人应梦里”,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在梦境中遇见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刘备、曹操等三国时期的人物,通过这种方式与他们精神上相通。

最后一句“一番公案又从头”,"公案"此处可能指的是对历史事件的重新审视和评判。诗人希望能够像处理一个案件一样,从头开始探索和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寻找其中的智慧与教训。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更透露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追求,即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实现个人精神世界的丰富。

作者介绍
刘过

刘过
朝代:宋   字:改之   号:龙洲道人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生辰:1154~1206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
猜你喜欢

送强彦栗归吴

嗟我吴越人,茕茕客燕都。

凡见吴越士,依依不忍疏。

况子重信义,尤与他人殊。

宁无情缱绻,执手与踟蹰。

蓟门秋月白,城头夜啼乌。

城中良家子,半是南征夫。

或从张都护,或属李轻车。

道傍别妻子,泣下如迸珠。

自非英雄姿,孰使祸乱除。

戎马暗中国,游子将何趋。

并州非故乡,东吴有田庐。

子归慰父母,繄我独何如!

(0)

海安

淮海水为利,转运有常程。

积渠如积金,守防如守城。

近闻渠堤坏,水决剧建瓴。

我军赖神速,戮力障颓倾。

旧防幸已复,新备亦宜兴。

古人重举众,日费千金并。

尅敌务因粮,足边资力耕。

矧兹淮甸间,沃野富吴荆。

草莱日加辟,馈饟岁弥增。

勿使土遗力,坐令储偫赢。

东南力可舒,根本计非轻。

欲弘中兴业,斯事力当行。

陋儒无长算,触物有深情。

冉冉趋畏涂,戚戚慎宵征。

(0)

春日郊行·其二

岸柳含烟碧,山桃喷火红。

长松落晴雪,薄袂受暄风。

伐木随樵子,携钱觅酒翁。

犹胜狂阮籍,白首哭途穷。

(0)

黄家洲客舍留别

数载俱流落,相逢鬓已秋。

生涯同寂寞,书剑只淹留。

沙阔随天尽,江平带日流。

别离殊不惬,回首思悠悠。

(0)

江村

红树江村外,黄芦野水边。

叶深风落地,禾偃涝馀田。

雁鹜违寒日,牛羊入远烟。

岸人连棘户,尽室避军船。

(0)

感兴二首·其二

凤凰山下野花开,又见东风燕子来。

主将深宫营玉垒,千官行乐载金罍。

裂麻解使阳城哭,作赋徒令庾信哀。

多少高人隐屠钓,尚推门第不论才。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