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何处落,一座忽皆倾。
飒飒风翻槛,冥冥雨暗城。
鱼龙春已化,罔象夜偏惊。
转烛波萦日,传杯浪逐萍。
图穷疑见岸,流急不闻声。
试问绣衣使,仙槎几度行。
三江何处落,一座忽皆倾。
飒飒风翻槛,冥冥雨暗城。
鱼龙春已化,罔象夜偏惊。
转烛波萦日,传杯浪逐萍。
图穷疑见岸,流急不闻声。
试问绣衣使,仙槎几度行。
这首明代诗人王立道的《王侍御席上观画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景画面。首联“三江何处落,一座忽皆倾”,以壮阔的视角,暗示画中水流之大,仿佛三江之水汇聚于此,一时间倾泻而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颔联“飒飒风翻槛,冥冥雨暗城”通过“飒飒风”和“冥冥雨”的描绘,渲染出风雨交加的氛围,使得画面动态起来,仿佛能看到风吹动栏杆,雨打湿了城池。
颈联“鱼龙春已化,罔象夜偏惊”进一步丰富画面,鱼龙象征着水中生物,春天已过它们化为无形,夜晚则增添了神秘感,罔象(传说中的水怪)在暗夜中被惊动,增加了画面的奇幻色彩。
尾联“转烛波萦日,传杯浪逐萍”描绘了光线在波纹中流转,如同烛火在水面摇曳,酒杯随着波浪漂流,如同浮萍,形象地展现了水的流动与生活的瞬间。
最后,诗人以“图穷疑见岸,流急不闻声”收束,暗示画中的水流虽急,但观者仍能感受到其深远,仿佛画卷尽头似有陆地,水流声却被淹没其中,引人遐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画中之水描绘得栩栩如生,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受。
南山有虎额欲白,当年冯妇搏不得。
牛羊食尽麋鹿无,樵苏不来道榛棘。
莫徭客子心胆雄,鸡翎衔矢山桑弓。
凭林翳树毙一发,狐鸣雀噪寒山空。
向来雾雨不下食,也知文采真足惜。
萧森素壁动斓斑,猛气雄姿见风格。
我如杜陵不愿施锦鲸,琢诗包卷送赠君。
知君家学有太极,自是皋比席上人。
剪裁更入革工手,高堂寝处魑魅走。
尊前一色老莱衣,为太夫人千载寿。
天迷迷,地密密,海漫漫。身若仓中鼠,迟回出门难。
大道冥冥不知处,小人心里藏崩湍。
我亦为君长叹息,炊沙作饭岂堪吃。
棘针生猛义路闲,太华磨成一拳石。
不惧天地倾,津涯浩难识。
龙蟠泥中未有云,封狐雄虺自成群。
人生结交在终始,细人何言入君耳。
归卧东窗兀然醉,任他上是天,下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