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被诏考制科呈胡武平内翰三首·其一》
《被诏考制科呈胡武平内翰三首·其一》全文
宋 / 王圭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奉诏金门草圣题,平明趋过殿西墀。

宫床赐笔宣名早,赭案焚香上策时。

朝论只应收畯杰,皇心非不监安危。

玉堂词客承恩久,几度曾来醉御卮。

(0)
翻译
遵从圣命在金门挥毫,清晨走过宫殿西阶。
皇帝恩赐在寝宫桌前书写,点燃熏香,讨论重要策略之时。
朝廷选拔贤良,皇帝深知人才的重要,关注国家安危。
在华丽的书房中,诗人长久受到恩宠,多次共饮御酒沉醉其中。
注释
奉诏:遵从圣旨。
金门:皇宫。
草圣:书法大家。
平明:清晨。
趋过:走过。
殿西墀:宫殿西阶。
宫床:寝宫。
赐笔:恩赐笔墨。
宣名:宣布名字。
赭案:红木案桌。
焚香:点燃熏香。
上策:重要策略。
朝论:朝廷讨论。
畯杰:优秀人才。
皇心:皇帝的心意。
监:关注。
安危:国家安危。
玉堂:华丽的书房。
词客:诗人。
承恩久:长久受恩。
御卮:皇帝的酒杯。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圭所作,名为《被诏考制科呈胡武平内翰三首(其一)》。诗中描述了作者奉命参加科举考试,并在金门草拟圣旨的场景,以及宫廷中的奢华生活和朝政讨论的情境。

“奉诏金门草圣题”,展现了皇帝的权威与文人对天子的尊崇,金门乃是宫禁之内的地方,草拟圣旨则体现了诗人的职责与使命。紧接着,“平明趋过殿西墀”一句,则描绘出朝堂之上的肃穆气氛和文人谨慎行走的场景。

“宫床赐笔宣名早,赭案焚香上策时”,这两句则是对皇帝赏赐与科举考试的描述。诗人受赐笔墨,在早晨宣布名次,而后在特定的案几上焚香,表达了对科举成功的期待和尊重。

“朝论只应收畯杰,皇心非不监安危”,这两句则是对朝政讨论与皇帝关怀国家安全的描写。诗人认为朝廷对于人才的选拔应当精准,而皇帝的心思也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安危。

“玉堂词客承恩久,几度曾来醉御卮”,最后两句则是对诗人在宫廷中的地位和与皇帝之间关系的表达。玉堂可能指的是某个供文人聚会讨论文学的地方,词客即是文学爱好者或文人。承恩久表示长期受到皇家的恩惠,而“几度曾来醉御卮”则透露出诗人与皇帝之间的亲密关系,御卮可能指的是皇帝赏赐给诗人的酒。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北宋时期科举制度下文人们的社会地位、宫廷生活以及他们与皇权之间微妙的关系。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个人在政治舞台上的自我定位。

作者介绍

王圭
朝代:隋朝

猜你喜欢

出郊迓倅车暮归二首·其二

轧轧篮舆迫暮归,前村灯火渐依稀。

溪边默数黄牛过,烟际遥看白鸟飞。

把酒无人风落帽,荷锄有客露沾衣。

关门山寺知何许,忽听钟声度翠微。

(0)

木犀晚来盛开寄吴守

缭枝偃蹇傍岩隈,密叶棱层不露才。

一色浑疑新酿熟,十分端为好诗开。

佳人宜与簪云髻,上客须邀釂玉杯。

只恐王孙归未得,小山招隐故应催。

(0)

石室閒坐忆东坡渔舟一叶江吞天句成一绝

渔舟一叶江吞天,诵翁此句心茫然。

不知何处有此景,而今忽堕吾眼前。

(0)

送蒋甥若水使属北行

曾为假吏到燕山,送子长征不作难。

故国能无叹禾黍,中原应欲睹衣冠。

黑甜软饱宜加爱,红皱黄团止可观。

行矣勿为儿女恋,指期良月待君还。

(0)

攻愧斋

圣贤不得见,道散固已久。

学者多自贤,鲜肯事师友。

颠冥声利中,悔吝皆自取。

动言无愧怍,未知果然否。

寡过云未能,先圣欣善诱。

凛凛孟氏言,几希异禽兽。

参乎病知免,遂使启足手。

宁知起易箦,又在此段后。

吾侪况小人,气质素凡陋。

以其所以养,孝道亦何有。

勉前类水马,立处祇如旧。

傥复不自力,其末当愈谬。

每思攻所愧,扁榜铭座右。

三诵故人书,惭汗几欲溜。

夫岂为戏言,知君于我厚。

因之更加警,补过尚无咎。

(0)

芗林雪中过峡图

不土之里无言诗,泛雪清图事已非。

墨隐为君传旧迹,宛然兴起剡溪西。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