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鸟有鸟名燕子,口中未省无泥滓。
春风吹送廊庑间,秋社驱将嵌孔里。
雷惊雨洒一时苏,云压霜摧半年死。
驱去驱来长信风,暂托栋梁何用喜。
有鸟有鸟名燕子,口中未省无泥滓。
春风吹送廊庑间,秋社驱将嵌孔里。
雷惊雨洒一时苏,云压霜摧半年死。
驱去驱来长信风,暂托栋梁何用喜。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燕子的活跃情形。诗人通过对比春秋两季燕子在建筑间隙缝中的不同行为,表现了生命力与自然变化之间的微妙关系。
“口中未省无泥滓”表明燕子在觅食时细心而不含糊,它们不会吞咽任何污浊之物。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小生灵的观察之细致。
“春风吹送廊庑间,秋社驱将嵌孔里”则是燕子在不同季节中选择栖息地的情景。春天,燕子随着温暖的风儿飞入屋檐下的空隙;到了秋天,它们则被迫离开,因而“驱将嵌孔里”,寻找新的庇护之所。
“雷惊雨洒一时苏,云压霜摧半年死”是对燕子生命脆弱性的描写。春夏之交的雷雨可能唤醒了沉睡中的燕子,而漫长冬季的严寒则可能导致它们的死亡。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界中生命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驱去驱来长信风,暂托栋梁何用喜”表达了对燕子的同情和对其命运的感慨。诗人感叹燕子在春夏之交被驱逐,被迫寻找新的居所,而到了秋天又不得不返回旧巢。这里,“长信风”可能指的是那些让燕子能够飞翔和迁徙的季风,然而这种迁徙并不能带来持久的欢喜,因为它们总是处于被迫流离失所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燕子的观察,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脆弱性和无常变化的深刻感悟。
山中风雨夕,招要对床期。
今夕风亦雨,牢落孤舟维。
蓬窗与竹窗,萧瑟雨在兹。
不寐欲至曙,何繇梦见之。
故知寒食住为佳,可奈携家更忆家。
忧乐相寻定何种,死生如梦本无涯。
节中天色少来旧,诗里风光别去嗟。
李迳桃蹊事虽退,柳行因雨未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