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郑通庵》
《赠郑通庵》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与子前言戏,惊人昨梦然。

办心求学道,绝口戒谈天。

适我烟霞外,任渠牛斗边。

明年茅屋下,共玩养生篇。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zhèngtōngān
sòng / céngbǎi

qiányánjiàrénzuómèngrán

bànxīnqiúxuédàojuékǒujiètántiān

shìyānxiáwàirènniúdòubiān

míngniánmáoxiàgòngwányǎngshēngpiān

注释
与子:与你。
前言:交谈。
戏:开玩笑。
惊:惊讶。
昨梦:昨天的梦。
办心:全心。
求学道:追求学问的道路。
绝口:坚决不。
戒谈天:避免闲聊。
适我:适合我。
烟霞:云雾、仙境。
外:之外。
任渠:任由。
牛斗边:牛斗星旁。
明年:来年。
茅屋:简陋的房屋。
共玩:一起研读。
养生篇:关于养生的书籍。
翻译
和你玩笑般地谈论,昨天的梦境让我惊讶。
全心投入学习道路,坚决不提闲聊的话题。
适合我生活的,是在云雾之外的宁静,任由牛斗星旁的自然。
来年在茅屋下,一起研读养生的篇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赠给朋友郑通庵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共同的学术追求。

“与子前言戏,惊人昨梦然。” 这两句诗语言轻松自然,透露出诗人与郑通庵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感,他们曾经有过愉快的交谈,这些对话就像一场美妙的梦境一样令人难以忘怀。

“办心求学道,绝口戒谈天。”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和郑通庵共同追求学问、探索道理的决心。他们相约不再多言,而是将心力倾注于学术研究之中。这反映出两人对于知识和真理的渴望,以及对口头谈论的谨慎态度。

“适我烟霞外,任渠牛斗边。”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情景。诗人将自己的居所设想为远离尘嚣的烟霞之外,与自然和谐共处,这里的“任渠牛斗边”则是指随意放牧牛只,让它们在星辰下自由漫步,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

“明年茅屋下,共玩养生篇。” 最后两句展望了未来的美好愿景。诗人希望在来年的简陋茅屋中,与郑通庵一同研习养生之道,共同享受那份淡泊而宁静的生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友情和学术追求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远,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感旧·其五

林郑为文学我家,波澜议论阔无涯。

两年不见何时到,望断嶓江八月槎。

(0)

题深上人松月轩

夜月明松顶,轩居不掩扉。

石泉沉湿翠,碧瓦弄晴晖。

林静猿初息,巢空鹤未归。

此中凝坐者,寒沁薜萝衣。

(0)

东山

陟彼东土山,惘然思谢安。

草露湿我衣,海日升岩峦。

愧无如花妓,醉舞追前欢。

飘飘谷风来,吹堕头上冠。

(0)

商妇怨

作木莫作桑树枝,作女莫作商人妻。

桑枝岁岁苦攀折,商妇年年感离别。

桑枝折尽犹解抽,人老岂有重苍头。

神龙猛虎会可执,其奈夫婿心难留。

朔风吹江浪如屋,柁楼嘈嘈行色促。

望杀苍天哀愤深,目断云山泪成掬。

何能化作樯头燕,到处飞飞得相见。

何能化作帆上风,千里万里长相从。

父母嫁我非夙契,但云商人多赢利。

门前宴集广舆马,篚筐聘来足珠翠。

岂知今日成参商,舆马珠翠看无光。

月悬别恨秋宵永,花搅离思春昼长。

妾心岂学道傍柳,朝朝暮暮千人手。

妾心岂学空中云,变易随时情何有。

妾心可似南山石,雨打霜侵只如昔。

更看终岁不归来,化作南山一拳石。

(0)

元夕赐观灯·其六

中使传宣宴百官,佩声遥集五云端。

酒颁绿蚁开金瓮,馔鲙苍鳞奉玉盘。

宝帐春回频送暖,瑶台雪霁不生寒。

侍臣沾醉蒙恩德,更敕都人近御看。

(0)

渔阳老妇歌

渔阳老妇白发多,去年归自斡难河。

自言本是田家女,少小姿容众推许。

父母求婚来大都,朱门许嫁不须臾。

良人系出蒙古部,阿翁仕元作枢副。

当时误信媒妁言,论财竟作偏房妇。

含羞俯首半载余,天上兵来北击胡。

百口仓皇夜出塞,散入匈奴部落居。

偷生强欲随风土,旋绾盘头学胡语。

区脱沙中逐井泉,琵琶马上调歌舞。

岂无肉食充黄粱,亦有酥酪为酒浆。

族类不同天性异,触物时时怀故乡。

况当夫死子尚幼,风沙易得红颜丑。

归心一片竟谁知,绝漠穷荒零落久。

前年天子亲北征,单于纳款烟尘清。

往来信使无虚月,老身遂得离边庭。

提携二子到乡邑,村墟改变无亲戚。

吞悲暗忆别家时,别时十七今七十。

角尖高帽窄衣裳,半臂珠络红缨长。

儿童乍见皆掩笑,元季都人同此妆。

今日官家有恩例,给与牛羊赐田地。

太平衣食足耕桑,且保白骨埋渔阳。

独惜生来命何薄,虚掷春光向沙漠。

寄语邻家窈窕娘,早嫁无如故乡乐。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