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海水惯相知,空床明月不相宜。
庭中芳桂憔悴叶,井上疏桐零落枝。
寒灯作花羞夜短,霜雁多情恒结伴。
非为陇水望秦川,直置思君肠自断。
天寒海水惯相知,空床明月不相宜。
庭中芳桂憔悴叶,井上疏桐零落枝。
寒灯作花羞夜短,霜雁多情恒结伴。
非为陇水望秦川,直置思君肠自断。
这首诗名为《姬人怨》,出自南北朝时期诗人江总之手。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
"天寒海水惯相知,空床明月不相宜。" 这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天气转凉,海水似乎也习惯了这份冷清,而诗人独处的床榻在明月之下显得格外孤单,不共此时之宜。
"庭中芳桂憔悴叶,井上疏桐零落枝。" 这两句通过对植物之凋敝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忧伤与哀愁。桂树原本是芬芳美好的,现在却变得憔悴不堪;而疏疏的桐树叶子也在风中零落,这些景象都映射出诗人的心境。
"寒灯作花羞夜短,霜雁多情恒结伴。" 这两句则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灯火与雁鸟的情形。寒冷的灯光似乎也感到夜晚太过短暂,以至于连灯火都像是害羞地在闪烁;而霜雪中的雁鸟,则表现出多情且忠诚,总是相伴不离。
"非为陇水望秦川,直置思君肠自断。" 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深情与哀痛。并非因对远方陇水或秦川的眷恋,而是在思念亲人之时,那份牵挂如同内心的绳索,被无尽的离愁所扭结,直至断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抒发了深沉的相思之情。每一句都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内心的孤独和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