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响应寺》
《响应寺》全文
宋 / 陈必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步屧穷幽讨,扶筇上碧尖。

山高秋易瘦,瀑小雨方添。

寺老僧单少,潭深庙祀严。

平生丘壑志,爱此结茅檐。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ǎngyìng
sòng / chén

xièqióngyōutǎoqióngshàngjiān

shāngāoqiūshòuxiǎofāngtiān

lǎosēngdānshǎotánshēnmiàolái

píngshēngqiūzhìàijiémáoyán

注释
步屧:徒步。
穷幽:深入幽静。
扶筇:持杖。
碧尖:青翠山峰。
秋易瘦:秋天显得更加清瘦。
瀑小:小瀑布。
雨方添:雨水增多。
寺老:古寺年代久远。
僧单少:僧人稀少。
潭深:深潭。
庙祀严:庙宇祭祀严谨。
丘壑志:对山水的热爱和追求。
结茅檐:建造茅屋居住。
翻译
我独自行走探索幽深之处,手扶竹杖攀登青翠山峰。
高山之上秋意更显萧瑟,小瀑布在雨中水量增加。
古寺年久僧人稀少,深潭边的庙宇祭祀庄重严肃。
我一生向往山水,特别喜爱在此搭建茅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必复所作的《响应寺》,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山林,攀登山峰的过程。首句“步屧穷幽讨”展现了诗人深入探寻幽静山径的决心,而“扶筇上碧尖”则写出他借助竹杖攀登险峻的画面。接着,“山高秋易瘦”描绘了秋天山景的清瘦风貌,而“瀑小雨方添”则暗示了雨后瀑布水量增加的动态。

诗中提到的“寺老僧单少”,反映出寺庙的古老和僧侣人数不多,但“潭深庙祀严”则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情。最后两句“平生丘壑志,爱此结茅檐”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生活的热爱,以及在此处建茅屋隐居的愿望,体现了其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的环境和诗人的心境,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禅意。

作者介绍

陈必复
朝代:宋

陈必复,字无咎,号药房,长乐(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间居封禺山中,结屋为药房吟所。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江湖后集》卷二三)。十一年为林尚仁《端隐吟稿》作序。著作已佚,仅《南宋六十家小集》中存《山居存稿》一卷。事见《南宋六十家小集·端隐吟稿》序。 陈必复诗,据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后集》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猜你喜欢

治药

药采人间足,方从肘后参。

年来医罕问,老去病多谙。

风雨关淫疾,刀圭辨苦甘。

君看不龟手,犹败越人南。

(0)

和资深同游尘外亭韵

城南绝景半林端,城北荷塘十亩宽。

风月无尘频入座,江山吊古一凭栏。

瀛红浅露娇啼脸,绡翠轻飔醉倚干。

日暮对花吟不足,三翁步屧小桥看。

(0)

和兼善韵

江湖踪迹厌萍游,只有诗魔老未休。

平日故人谈语句,期年裹眼识风流。

自能作意閒中趣,无复关心世外愁。

趁此百年身偶健,为君一语竟须酬。

(0)

和林子长种菰韵

城郭千林静,菰蒲二顷宜。

移根元不费,殖利已先知。

仅脱黄泥贱,相从白玉炊。

平生惯藜藿,于此羡耘耔。

(0)

用陈和父太博韵题江州高远亭四首·其四

久说匡庐喜暂经,遐观但觉眼青青。

倚栏万事双颓鬓,抚掌千年一古亭。

珠玉名章方竞赋,江山喜色已先形。

我来落笔真如助,撩得诗狂不为醒。

(0)

跋冯文简公赠朱忠靖公帖四首·其二

人间事了乞身归,想见萧然闭户时。

钟鼎山林元不二,惟公全德两无亏。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