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废瓦不毁,研奇功亦多。
已知良斲少,更奈苦心何!
挺挺刚无敌,津津润可呵。
羽阳陵谷变,冰井字书讹。
赠比黄金璞,辞惭紫石歌。
遥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
寺废瓦不毁,研奇功亦多。
已知良斲少,更奈苦心何!
挺挺刚无敌,津津润可呵。
羽阳陵谷变,冰井字书讹。
赠比黄金璞,辞惭紫石歌。
遥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
这首诗是元好问对汴禅师所赠之物——普照石研的赞美与感慨。诗中通过描述石研的质地与工艺,表达了对禅师匠心独运的敬佩之情。
首句“寺废瓦不毁,研奇功亦多”,点明了石研虽出自废弃的寺庙,却因工艺独特而显得珍贵。接着,“已知良斲少,更奈苦心何!”两句,诗人感叹于石研虽少,但制作过程的艰辛与用心,表达了对匠人技艺的赞叹。
“挺挺刚无敌,津津润可呵”描绘了石研的质地坚硬且润泽,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品质。接下来,“羽阳陵谷变,冰井字书讹”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比作陵谷的更迭与冰井文字的模糊,强调了石研作为见证者的价值。
“赠比黄金璞,辞惭紫石歌”则表达了对禅师赠送石研的感激之情,同时自谦于无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这份感激。最后,“遥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两句,诗人想象着未来与禅师再次交流的情景,期待着通过石研这一媒介,倾听禅师的教诲,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普照石研的赞美,不仅颂扬了匠人的精湛技艺,也寄托了诗人对知识、智慧以及与智者交流的向往。
风尘三十年,世途日险窄。
婵娟弃土梗,倚市竞容泽。
大雅何寂寥,志士三叹息。
维皇惠斯文,为国永寿脉。
灵光岿独存,硕果有不食。
坤维返全璧,北墅归散策。
天开景气新,晴破层冰积。
畴咨耿宵虑,图任先耆德。
披云绚天章,趣驾觐宸极。
喉舌俄申命,股肱待宣力。
解弦未为难,航险那可忽。
泾渭不同流,薰莸讵相入。
所虞愤失职,阴拱或伺隙。
事须众贤和,乃可殄行堲。
沉几陛下圣,虚己言路辟。
稍欣元气充,犹虑外忧迫。
敌情任反覆,庙论须谨密。
功名百尺竿,家国万金璧。
平生一知己,瓣香无愧色。
驽怯勉荷担,迟顽费推激。
大艑驾云涛,薰风饱帆席。
丁宁耳面命,远别何须惜。
宽以七月程,修门拜赤舄。
《送悦斋先生》【宋·程公许】风尘三十年,世途日险窄。婵娟弃土梗,倚市竞容泽。大雅何寂寥,志士三叹息。维皇惠斯文,为国永寿脉。灵光岿独存,硕果有不食。坤维返全璧,北墅归散策。天开景气新,晴破层冰积。畴咨耿宵虑,图任先耆德。披云绚天章,趣驾觐宸极。喉舌俄申命,股肱待宣力。解弦未为难,航险那可忽。泾渭不同流,薰莸讵相入。所虞愤失职,阴拱或伺隙。事须众贤和,乃可殄行堲。沉几陛下圣,虚己言路辟。稍欣元气充,犹虑外忧迫。敌情任反覆,庙论须谨密。功名百尺竿,家国万金璧。平生一知己,瓣香无愧色。驽怯勉荷担,迟顽费推激。大艑驾云涛,薰风饱帆席。丁宁耳面命,远别何须惜。宽以七月程,修门拜赤舄。
https://shici.929r.com/shici/a7BAeHZ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