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谁是栋梁材,济变乘机策救灾。
率土惊心屯戍卒,何人赤手治污莱。
不堪万骨枯烽火,最苦群生祗妇孩。
旧地重游君痛否,诗成憾未把书裁。
匡时谁是栋梁材,济变乘机策救灾。
率土惊心屯戍卒,何人赤手治污莱。
不堪万骨枯烽火,最苦群生祗妇孩。
旧地重游君痛否,诗成憾未把书裁。
这首诗《次韵和庄君翔声近作四首(其四)》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祝廷华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展现了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与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首句“匡时谁是栋梁材”,以问句形式开篇,表达了对当前时代缺乏能担当大任之人的感慨,暗含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接着,“济变乘机策救灾”一句,点明了诗人在面对社会变革与危机时,希望有人能够把握时机,采取有效措施来救助苦难中的民众。
“率土惊心屯戍卒,何人赤手治污莱”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争与贫困给广大士兵和平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在这样的困境中,又有谁能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不堪万骨枯烽火,最苦群生祗妇孩”则将视角聚焦于战争的残酷与对无辜妇孺的特别伤害,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罪行的强烈谴责以及对弱势群体深切的同情。
最后,“旧地重游君痛否,诗成憾未把书裁”两句,诗人以假设的对话形式,询问读者是否也为过去的景象感到痛心,并表达了自己在完成诗歌创作后仍感遗憾,未能通过文字全面传达内心的悲愤与呼吁。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枇杷弄实梅欲黄,海气冥冥错昏昼。
僧坊亭午隘可鄙,画舸从君逐溪溜。
斗欣纷翳眼前失,但觉波光翻縠绉。
蘋花洗雨白雪香,荷柄吹风青玉瘦。
回看行人走南北,蠢蠢岸傍如蚁斗。
一竿落日丽樵明,绕郭云山相倚构。
崭崭青壁映彤霞,转盼忽惊开锦绣。
好将杰句为余写,天乞君才多颖茂。
锦囊玉刻厌传玩,燕尾蚕头吾未究。
轻桡欲动蹇淹留,城上哀笳凄已奏。
吾闻卓道士,操节如冰霜。
学窥老庄本,渊然閟光芒。
当时世莫识,落魄依四方。
尝为京洛游,不践声利场。
衣裾卷尘土,独鹤翻南翔。
千里不驻足,飘飘指浔阳。
浔阳多名山,飞仙共徜徉。
晚岁隐城郭,古宫极凄凉。
千金售邻壤,增筑成虚堂。
流尘断四壁,虚白浮中央。
惜哉今已往,吊影空叹伤。
赖有贤弟子,黄冠挺昂藏。
区区慕高格,绰欲传芬芳。
逐客苏太史,堂堂国之良。
言为天下重,墨妙逾圭璋。
为君易华榜,庭户增辉光。
风流满江左,知子非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