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信到梅花,醉倚玉龙横笛。
昨夜梦凉人睡,伴孤窗残月。
春愁未许寄梅花,推枕看窗色。
不分梦醒人去,剩一庭残雪。
春信到梅花,醉倚玉龙横笛。
昨夜梦凉人睡,伴孤窗残月。
春愁未许寄梅花,推枕看窗色。
不分梦醒人去,剩一庭残雪。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的一段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情感体验。词人姚燮通过“春信到梅花”这一开篇,巧妙地将春天的信息与梅花的绽放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醉倚玉龙横笛”一句,不仅展现了词人沉浸在音乐与自然之美的状态中,更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昨夜梦凉人睡,伴孤窗残月”两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略显凄凉的夜晚场景,梦中的凉意与窗外的残月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词人通过“梦凉”二字,不仅描绘了梦境的寒冷,也暗含了对现实生活中某种情感缺失或孤独感的表达。
“春愁未许寄梅花,推枕看窗色”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春愁难以寄托,只能在醒来后,借着窗外的颜色来感受和思考。这里的“春愁”不仅仅是对春天的感慨,更是对内心深处情感的一种难以言说的忧郁。
最后,“不分梦醒人去,剩一庭残雪”以“一庭残雪”收尾,既是对前文梦境与现实转换的总结,也是对情感失落与孤独感的深刻体现。残雪象征着短暂与消逝,暗示着美好事物终将过去,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与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词人对生命、季节变换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圜凿不受枘,樛枝岂为辐。
况有终南行,白华蔓空谷。
曾参著儿冠,虞氏就养屋。
渴借桑门瓜,甘怀洞庭橘。
昔有棒檄生,色喜逮亲育。
今我亦何为,但指风与木。
蓬池畜嘉鱼,得为亲釜熟。
迎养曷不可,遽尔返邦族。
白衣虽改绣,披之当莱服。
碧山张学士,当此悔解幞。
天凉卖浆稀,官邸日不足。
临朝思贻鞭,无马堪竞逐。
但咏《南陔》诗,双泪下簌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