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毛金缕暗,细点雪花匀。
林下远思母,阶前愁傍人。
涧声微可听,野性渐能驯。
公惠成愚好,他年伴幅巾。
软毛金缕暗,细点雪花匀。
林下远思母,阶前愁傍人。
涧声微可听,野性渐能驯。
公惠成愚好,他年伴幅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细致入微的画面,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赵龙图从西川带来的鹿儿。首句"软毛金缕暗"形容鹿儿的皮毛柔软且带有金色光泽,隐含其珍贵和温顺。"细点雪花匀"则比喻鹿儿身上的斑点如同雪花般分布均匀,增添了几分清新与雅致。
诗人通过"林下远思母"一句,暗示鹿儿可能带有一种思乡之情,让人联想到它远离故土的孤独和对母性的思念。"阶前愁傍人"进一步描绘了鹿儿依人的形象,似乎在阶前徘徊,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涧声微可听"将环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融入其中,鹿儿的出现似乎让原本微弱的山涧流水声也变得清晰可闻。"野性渐能驯"则表达了诗人对鹿儿逐渐适应新环境,变得温顺驯良的赞赏。
最后两句"公惠成愚好,他年伴幅巾",诗人以"公惠"赞美赵龙图的善举,认为他的仁慈使得这只鹿儿得以成为一种美好的陪伴,想象未来它可能会成为一幅幅幅巾旁的伴侣,寓意着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通过对鹿儿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仁爱之举的赞美。
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
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去方知冀北空。
独鹤不须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
庐山自古不到处,得与幽人子细穷。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