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漠漠水洄洄,西有陵云百尺台。
万物已随和气动,一樽聊与故人来。
天边幽鸟鸣相和,地上晴烟扫不开。
愁眼看春长恐尽,直须去取六龙回。
钟山漠漠水洄洄,西有陵云百尺台。
万物已随和气动,一樽聊与故人来。
天边幽鸟鸣相和,地上晴烟扫不开。
愁眼看春长恐尽,直须去取六龙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首句“钟山漠漠水洄洄”,以钟山为背景,渲染出一种静谧与壮观相结合的意境。“西有陵云百尺台”则描绘了一处高台之上,云雾缭绕,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万物已随和气动,一樽聊与故人来”,诗人通过对万物更新的描写,表达了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并且提出愿意与旧友共饮一樽酒,传递出一种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天边幽鸟鸣相和,地上晴烟扫不开”,诗人在这里通过对天空中鸟鸣声和地面上轻薄云雾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恬静而又清新脱俗的氛围。天边的鸟儿唱和着歌谣,而地上的烟霭却清淡得如同无法扫去的回忆。
“愁眼看春长恐尽,直须去取六龙回”,诗人在这里流露出对春光易逝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想要捕捉住这份美好的决心。六龙可能是指六条大河,或许象征着力量与希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朝登三仰峰,夕宿山心庵。
久入名山游,蹊径颇尽谙。
始知九曲外,复有南山南。
森邃更险豁,深篁倚烟岚。
沙田稻翼翼,岩桂花毵毵。
疏篱隔鸡犬,朽树藏蜂蚕。
尝传武陵源,傍有捕鱼潭。
伐木不到远,却留松与楠。
云光卸秋屦,回首望石龛。
经旬四攀眺,偃息此自堪。
涧芹食转美,草榻卧正酣。
枕中有鸿宝,何必问老聃。
长往来如返,多为世所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