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阔莲宫迥,楼台半倚山。
地联巴峡近,门对濮溪湾。
柏径松烟湿,石房雨藓斑。
白云邀客住,明月伴僧閒。
经梵喧哗外,香灯杳霭间。
胜游成邂逅,危搆喜跻攀。
世路诚何极,尘心久欲还。
輶车正催发,缓步出重关。
野阔莲宫迥,楼台半倚山。
地联巴峡近,门对濮溪湾。
柏径松烟湿,石房雨藓斑。
白云邀客住,明月伴僧閒。
经梵喧哗外,香灯杳霭间。
胜游成邂逅,危搆喜跻攀。
世路诚何极,尘心久欲还。
輶车正催发,缓步出重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定林院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感受。首句“野阔莲宫迥”,以开阔的田野与远处的莲花宫相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深远的氛围。接着,“楼台半倚山”一句,将建筑与自然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地联巴峡近,门对濮溪湾”两句,通过地理位置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幽静与独特。接下来,“柏径松烟湿,石房雨藓斑”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古朴气息的画面,湿漉漉的松烟与青苔斑驳的石房,都透露出一种自然的韵味。
“白云邀客住,明月伴僧閒”则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白云和明月以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接下来,“经梵喧哗外,香灯杳霭间”两句,对比了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平静,突出了寺庙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超脱。
“胜游成邂逅,危搆喜跻攀”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偶然相遇的美好旅程的喜爱与兴奋,以及对攀登高处的喜悦。最后,“世路诚何极,尘心久欲还”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心灵回归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雁翅横连杜若洲,碧阑干影在中流。
蓬莱日日游人到,谁道仙风解引舟?
过从义要如胶漆,琢磨功要如金石。
二者于兹有一偏,虽过圣门未之入。
德裕耽儒今二毛,一轩洒落仅容膝。
诗书执礼不放闲,直谅多闻谁较密。
仲修国老曾鼎臣,各于三者得其一。
曳躧相迎下榻留,冒云蒙雾不知湿。
松梅竹里不知凋,形影神中冥莫逆。
问答小参文字禅,贾谊升堂马入室。
更能尚友古圣贤,兰移其气金移质。
一线溜作吞天涛,十丈花成盈掬实。
扩充未下反约功,轩今所揭乃其适。
颜渊复礼老归根,今揭吾知犹欠易。
忆初来筠阳,风土习未稳。
家人畏山气,一日或数饭。
愁来数去期,三载若天远。
居之既累月,吏事颇云简。
山水惯可观,鸡彘肥堪馔。
却愁解印绂,夺此养疏懒。
觞咏趣滋适,不觉满铨限。
门前迎新官,槌鼓闹田阪。
顾予谢邓侯,宁有邑人挽。
水声与山光,念此违耳眼。
国朝广仁恩,法令去烦苛。
三官贵持平,除用不轻可。
矫矫魏详刑,儒术富而夥。
馀事及刑书,议论不偏颇。
能令舞文吏,无计得掀簸。
计其所平反,阴功已堆垛。
神方介以福,丰穫报勤播。
当即趋要涂,鸣玉清以傩。
谁云出处间,此事难预揣。
秋风乡思动,请郡向江左。
犹冀款襟颜,已闻将转舵。
想见桐州民,延首候来舸。
置酒乐佳辰,剩插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