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今喜媲睢阳,炳炳名垂汗简长。
昔岭风烟饶剑气,浣溪俎豆带花香。
君恩况复荣孙子,臣节洵无愧帝乡。
自古成仁惟志士,眼前何必悼存亡。
辽阳今喜媲睢阳,炳炳名垂汗简长。
昔岭风烟饶剑气,浣溪俎豆带花香。
君恩况复荣孙子,臣节洵无愧帝乡。
自古成仁惟志士,眼前何必悼存亡。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有德所作的《恭挽赠中宪大夫崇庆州牧常公》组诗的第二首,表达了对常公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
首联“辽阳今喜媲睢阳,炳炳名垂汗简长”以辽阳和睢阳相媲美,赞美常公的名声如同烈火般辉煌,长久地镌刻在历史的简册上,寓意深远,彰显了常公的卓越功绩与不朽声名。
颔联“昔岭风烟饶剑气,浣溪俎豆带花香”描绘了常公过去的事迹与生活场景,山岭间弥漫着剑气,象征着他的英勇与智慧;浣溪边摆放的祭品,香气四溢,暗示着他对家族的深厚情感与对生活的热爱。
颈联“君恩况复荣孙子,臣节洵无愧帝乡”进一步赞扬常公不仅得到了君主的恩宠,使子孙荣耀,而且在忠君守节方面无愧于国家,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与忠诚的精神。
尾联“自古成仁惟志士,眼前何必悼存亡”则以哲理性的思考收束全诗,指出自古以来成就仁德之人唯有志士仁人,不必为常公的离世而过于哀悼,体现了对常公精神的永恒纪念与崇高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邃的哲思,既是对常公个人事迹的颂扬,也是对其高尚品格与伟大精神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英雄人物的崇高礼赞与深情缅怀。
终宵苦淫潦,檐溜如倾盎。
泽国成沮洳,萧斋更飒爽。
入帘讶淅沥,迸阶倏沆漭。
谛听耳目骇,静憩营魂恍。
推枕不成梦,端居纡閒想。
拨炉香已烬,挑灯焰不朗。
奔雷时一吼,划电光相荡。
避湿徙藜床,张帷护书幌。
纸窗任模糊,木屏恣偃仰。
枝丫惊果坠,林欹搅叶响。
傍砌移盘卉,当阶决淤坏。
怀人在城闉,如隔东西瀼。
青尊时自把,玄言谁共奖。
安得桃叶舟,移泊荷花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