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淡紫弄晖晖,泽国霜前落木稀。
远忆东皇沉羽驾,近闻山鬼泣萝衣。
画溪黑夜双龙吼,霞幕清秋一鹤飞。
送尽海天千里目,伶仃洋里有谁归。
斜阳淡紫弄晖晖,泽国霜前落木稀。
远忆东皇沉羽驾,近闻山鬼泣萝衣。
画溪黑夜双龙吼,霞幕清秋一鹤飞。
送尽海天千里目,伶仃洋里有谁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凄凉景象。"斜阳淡紫弄晖晖",夕阳余晖映照下,天空呈现出淡淡的紫色,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季节的变迁。"泽国霜前落木稀",在水乡之地,霜降之前,树木已寥寥无几,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气氛。
诗人思绪飘向远方,"远忆东皇沉羽驾",想象着东皇(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驾着华丽的车驾沉入地平线之下,增添了神秘而哀伤的色彩。接着,"近闻山鬼泣萝衣",山中的鬼魅似乎在哭泣,穿着萝衣的形象,更显幽怨与凄冷。
画面转至夜晚,"画溪黑夜双龙吼",溪流在月色下仿佛有两条龙在低吼,增添了神秘和不安的元素。而在"霞幕清秋一鹤飞"中,一只孤鹤在清冷的秋夜中独自飞翔,象征着孤独与高洁。
最后,诗人以"送尽海天千里目,伶仃洋里有谁归"作结,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归途的迷茫,伶仃洋的广阔无垠中,似乎无人能够回应这份孤独的呼唤。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怀旧之情,以及对未知命运的深深感慨。
玉露金风月正圆。
台榭早凉天。
画堂嘉会,组绣列芳筵。
洞府星辰龟鹤,来添福寿。
欢声喜色,同入金炉浓烟。
清歌妙舞,急管繁弦。
榴花满酌觥船。
人尽祝、富贵又长年。
莫教红日西晚,留著醉神仙。
阆苑神仙平地见,碧海架蓬瀛。
洞门相向,倚金铺微明。
处处天花撩乱,飘散歌声。
装真筵寿,赐与流霞满瑶觥。
红鸾翠节,紫凤银笙。
玉女双来近彩云。
随步朝夕拜三清。
为传王母金录,祝千岁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