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二十二首·其十五》
《偈二十二首·其十五》全文
宋 / 释子淳   形式: 偈颂

金佛不度炉,妙相圆明会也无。

泥佛不度水,落落圆音美复美。

木佛不度火,萧萧古殿无关锁。

是须撒手直归家,莫向半途空懡㦬。

(0)
鉴赏

这首宋代释子淳的《偈二十二首(其十五)》以四句诗构成,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探讨了佛法修行的真谛。

首句“金佛不度炉”,以金佛比喻高深的佛法,炉则象征着世俗的诱惑与考验。金佛虽珍贵,却不能跨越或超越炉的限制,暗示佛法修行者面对诱惑时,需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而非依赖外在形式或物质来度化自我。

次句“妙相圆明会也无”,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内在本质。妙相即为奇妙的表象,圆明则是指事物的圆满光明。此句意在强调,真正的佛法修行在于内心世界的觉醒与光明,而非外在形式的追求。会也无,意味着这种觉醒并非偶然或可轻易获得,而是需要修行者深入体悟与实践。

第三句“泥佛不度水”,以泥佛比喻浅薄的信仰或表面的修行,水则象征着生活的波折与挑战。泥佛虽由泥土制成,却无法穿越水的阻隔,以此比喻浅薄的信仰在面对生活的真实考验时,往往难以自保。此句旨在提醒修行者,真正的信仰与修行应当具备坚韧与适应性,能够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保持稳定与成长。

第四句“萧萧古殿无关锁”,以萧萧古殿象征着修行的场所或内心深处的宁静之地,无关锁则寓意着自由与开放。此句表达了一种理想的修行状态,即在内心深处建立起一个不受外界束缚的宁静空间,让心灵得以自由地探索与成长。同时,也暗示了真正的修行不应被形式所限,而应关注内在的觉醒与成长。

最后,“是须撒手直归家,莫向半途空懡㦬”总结了全诗的核心思想。撒手直归家,意味着放下一切外在的追求与束缚,直接回归内心的平静与真实。莫向半途空懡㦬,则告诫修行者不要在追求的过程中迷失自我,而应始终坚守初心,直至达到内心的真正平静与满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深刻地探讨了佛法修行的本质与真谛,强调了内在觉醒、自由开放以及坚守初心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释子淳
朝代:宋

释子淳(?~一一一九),俗姓贾,剑门(今四川剑阁县北)人。幼出家大安寺,弱冠为僧。初参玉泉芳禅师,次扣大沩真如之室,后彻證于芙蓉道楷禅师。住邓州丹霞。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道楷禅师法嗣。徽宗宣和元年卒。《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诗二百一十首,编为二卷。
猜你喜欢

和洪司令九日观阅

猎猎西风九月寒,元戎缓带抚斋坛。
士腰弓箭翻云去,人拥旌旄夹道看。
振旅阵酣金柝静,从军诗落玉蜍乾。
南山不谓无嘉节,深惜贤玩燕安。

(0)

和晏子忠

我往才秋莫,君来恰岁寒。
离鸿书落莫,归马路平宽。
白社论心易,文坛出手难。
近来诗思涩,风雪立雕鞍。

(0)

和虞沧江饯腊观梅

饯岁江格老树边,每逢佳处辄犁然。
吟风弄月成劳绩,种药移花当贸迁。
心事细评无此日,春风长健有明年。
更期人日连头去,酬此青苹木末天。

(0)

蹇应叔自宜兴寄近诗和马字韵

仲连本策士,元亮非隐者。
举世莫知我,悬车息其马。
舣船阳羡头,停策计山下。
山水自娱人,无烦丝竹写。

(0)

七夕闻鹊

冻雨略洗车,炎晖复如磝。
桃笙眠未熟,屋角乾鹊噪。
借问鹊何来,下上音载好。
此声固非恶,枉为閒者告。
适情便为喜,喜不繇汝报。
用静则为吉,吉不缘汝召。
萧牍尚我疏,行人为谁到。
劝子莫饶舌,移语朱门道。

(0)

寿范洁斋二首

明河耿高树,素月流澄瀛。
袅袅来金风,秋意浩以盈。
美人自西方,钟此一气清。
如潭贮皎洁,如室生虚灵。
姱节丽有晖,高情澹无营。
昔含鸡舌香,曾以凤咮鸣。
不登金张馆,尝抱箕濮情。
倏焉冰山销,揭若黄道明。
众星已牢落,太白犹光荧。
英风自骨鲠,心事元夷平。
会须朝紫皇,提笔福苍生。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