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不度炉,妙相圆明会也无。
泥佛不度水,落落圆音美复美。
木佛不度火,萧萧古殿无关锁。
是须撒手直归家,莫向半途空懡㦬。
金佛不度炉,妙相圆明会也无。
泥佛不度水,落落圆音美复美。
木佛不度火,萧萧古殿无关锁。
是须撒手直归家,莫向半途空懡㦬。
这首宋代释子淳的《偈二十二首(其十五)》以四句诗构成,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探讨了佛法修行的真谛。
首句“金佛不度炉”,以金佛比喻高深的佛法,炉则象征着世俗的诱惑与考验。金佛虽珍贵,却不能跨越或超越炉的限制,暗示佛法修行者面对诱惑时,需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而非依赖外在形式或物质来度化自我。
次句“妙相圆明会也无”,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内在本质。妙相即为奇妙的表象,圆明则是指事物的圆满光明。此句意在强调,真正的佛法修行在于内心世界的觉醒与光明,而非外在形式的追求。会也无,意味着这种觉醒并非偶然或可轻易获得,而是需要修行者深入体悟与实践。
第三句“泥佛不度水”,以泥佛比喻浅薄的信仰或表面的修行,水则象征着生活的波折与挑战。泥佛虽由泥土制成,却无法穿越水的阻隔,以此比喻浅薄的信仰在面对生活的真实考验时,往往难以自保。此句旨在提醒修行者,真正的信仰与修行应当具备坚韧与适应性,能够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保持稳定与成长。
第四句“萧萧古殿无关锁”,以萧萧古殿象征着修行的场所或内心深处的宁静之地,无关锁则寓意着自由与开放。此句表达了一种理想的修行状态,即在内心深处建立起一个不受外界束缚的宁静空间,让心灵得以自由地探索与成长。同时,也暗示了真正的修行不应被形式所限,而应关注内在的觉醒与成长。
最后,“是须撒手直归家,莫向半途空懡㦬”总结了全诗的核心思想。撒手直归家,意味着放下一切外在的追求与束缚,直接回归内心的平静与真实。莫向半途空懡㦬,则告诫修行者不要在追求的过程中迷失自我,而应始终坚守初心,直至达到内心的真正平静与满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深刻地探讨了佛法修行的本质与真谛,强调了内在觉醒、自由开放以及坚守初心的重要性。
冻雨略洗车,炎晖复如磝。
桃笙眠未熟,屋角乾鹊噪。
借问鹊何来,下上音载好。
此声固非恶,枉为閒者告。
适情便为喜,喜不繇汝报。
用静则为吉,吉不缘汝召。
萧牍尚我疏,行人为谁到。
劝子莫饶舌,移语朱门道。
明河耿高树,素月流澄瀛。
袅袅来金风,秋意浩以盈。
美人自西方,钟此一气清。
如潭贮皎洁,如室生虚灵。
姱节丽有晖,高情澹无营。
昔含鸡舌香,曾以凤咮鸣。
不登金张馆,尝抱箕濮情。
倏焉冰山销,揭若黄道明。
众星已牢落,太白犹光荧。
英风自骨鲠,心事元夷平。
会须朝紫皇,提笔福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