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自好况清明,朝陵偶作东门行。
青山百里恣奇览,怪哉风伯何无情。
怒木惊沙鸣不息,四野无人日无色。
垂头阖眼信马行,咫尺有山看不得。
昌平少憩朝跻登,眵眼一洗犹瞢腾。
夜深星斗光若动,黑云肤寸从东升。
归程复指昌平郭,万窍号呼止还作。
曾闻飘风不终朝,我行三日三日恶。
平生万事多乖违,感尔风伯能追随。
前日相迎今日送,眷恋岂要赓前题。
还家颒面坐未定,天日融和风寂静。
山行自好况清明,朝陵偶作东门行。
青山百里恣奇览,怪哉风伯何无情。
怒木惊沙鸣不息,四野无人日无色。
垂头阖眼信马行,咫尺有山看不得。
昌平少憩朝跻登,眵眼一洗犹瞢腾。
夜深星斗光若动,黑云肤寸从东升。
归程复指昌平郭,万窍号呼止还作。
曾闻飘风不终朝,我行三日三日恶。
平生万事多乖违,感尔风伯能追随。
前日相迎今日送,眷恋岂要赓前题。
还家颒面坐未定,天日融和风寂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朝陵行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开篇“山行自好况清明,朝陵偶作东门行”点明了行程的时间与地点,清明时节,诗人前往陵墓,偶然间走出了东门,开始了他的旅程。
接着,“青山百里恣奇览,怪哉风伯何无情”表达了诗人对沿途美景的欣赏与对风伯的不解。百里的青山,奇景尽收眼底,然而风伯似乎并不理解诗人的兴致,其怒木惊沙,鸣声不息,使得四周一片荒凉,四野无人,日色暗淡。
“垂头阖眼信马行,咫尺有山看不得”描述了诗人无奈地随马前行,即使近在咫尺的山峦也难以看清。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是诗人情绪的流露,仿佛他内心的困惑与外界的压抑相互交织。
“昌平少憩朝跻登,眵眼一洗犹瞢腾”写诗人稍作休息后继续前行,疲惫的眼睛得到了短暂的恢复,但仍然感到迷蒙不清。这里既有身体上的疲惫,也有心灵上的迷茫。
“夜深星斗光若动,黑云肤寸从东升”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星光闪烁,仿佛在空中舞动,而乌云却从东方缓缓升起,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归程复指昌平郭,万窍号呼止还作”写诗人返回时,耳边传来风声的呼唤,仿佛在告别,又似乎在提醒。这里的“万窍号呼”形象地描绘了风声的强烈与复杂。
“曾闻飘风不终朝,我行三日三日恶”引用了古人的话,表达了对风的短暂与变化无常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次旅行中恶劣天气的感慨。
“平生万事多乖违,感尔风伯能追随”诗人感叹自己一生中经历的事情多有不如意,却对风伯能够陪伴自己感到一丝安慰。
最后,“前日相迎今日送,眷恋岂要赓前题”表达了对风的依恋与不舍,虽然风伯前日迎接,今日送别,但这种情感是真挚的,不需要通过文字来表达。
“还家颒面坐未定,天日融和风寂静”写诗人回到家中,洗净面容,坐下还未安定,天空已变得晴朗,风也变得宁静,暗示了旅程的结束与内心的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