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无咎遐叔文叔同游凝祥得游字》
《同无咎遐叔文叔同游凝祥得游字》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客子长安尘满裘,道人门馆自深幽。

东风拂地千条柳,春水平池数点鸥。

俯首一官真底事,倒囊三百更何求。

读书挟策君知否,失性还同博塞游。

(0)
翻译
旅居长安的客人衣裘积满尘土,道人的住所深藏而宁静。
春风轻拂,千条柳树随风飘摇,平静的池塘上几只鸥鸟悠闲地游弋。
低头看看,做个小官到底为了什么,即使有三百金又能追求些什么呢?
你可知道,读书时手握书卷的情景,如今失去本性就像沉迷于赌博一样。
注释
客子:旅居者。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长安城。
尘满裘:形容旅途劳顿,衣裘积满灰尘。
道人:出家人,此处可能指隐士或修行者。
门馆:住所或居所。
深幽:深远而幽静。
东风:春风。
拂地:轻轻吹过地面。
柳:柳树。
鸥:水鸟,常在水边栖息。
俯首:低头。
一官:一个小官职。
真底事:到底为了什么呢。
倒囊:掏空袋子,比喻倾尽所有。
三百:虚指,表示数量多。
更何求:还需要追求什么。
读书挟策:手执书卷阅读。
君知否:你知道吗。
失性:丧失本性。
博塞游:赌博游戏,比喻沉迷于世俗的游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游历的场景和心境。开篇“客子长安尘满裘,道人门馆自深幽”两句,设置了一种远离尘嚣、隐逸于世的氛围,“客子”指的是游子,“长安”是古都之称,但这里更多指代遥远的地方。诗人穿着已被尘土覆盖的皮裘,表明他久未外出,而“道人门馆自深幽”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东风拂地千条柳,春水平池数点鸥”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春天的东风轻拂着地面,而成千上万的柳树在这春风中摇曳生姿;“水平池”则是诗人游历中的所见,水面平静如镜,偶尔有几只鸥鸟点缀其间。

再往下,“俯首一官真底事,倒囊三百更何求”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低头认真地做好一份工作,也不过是一种寻常不经心的事情;“倒囊三百”则意味着诗人的经济状况并不富裕,但他却表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不再追求更多。

最后,“读书挟策君知否,失性还同博塞游”两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提醒和自我安慰。这里的“读书挟策”意味着阅读古籍、筹划未来,“君知否”则是在询问对方是否了解这一点;而“失性还同博塞游”则是在表达,即便是迷失了本性的自己,也愿与友人共同在广阔的世界中漫游。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常上人还乡省视其师

道人行脚半天下,忽打轻包歌式微。

莫作赵州中夜遁,古灵且度出家师。

(0)

次韵孙向仲自灵隐归馀杭二首·其二

冷泉亭下漱甘凉,十里犹馀齿颊香。

入境自知风俗厚,到家应觉簿书忙。

好依名教穷真乐,莫指温柔是旧乡。

此理不疑何用卜,谁论筮短与龟长。

(0)

句·其十八

深秋转觉山形瘦,新雨能添水面肥。

(0)

示胜业寺长老有馀·其二

八桂苍苍湘水南,师乡我客饱曾谙。

五年不见今年见,犹得寒炉一夜谈。

(0)

自淡山过暗岩

淡中有味味真味,暗里有明明更明。

不是同来三大士,有谁能识此时情。

(0)

山行示同游

碧云堆里共徜徉,莫厌扪天带夕阳。

游遍桂州岩穴后,更无閒梦到南方。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