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北名山驻玉符,欣於始遇畅清娱。
梵宫高下罗诸岫,行殿朴淳别一区。
容膝已安谓多矣,奇观何限讵穷乎。
润州此去栖霞揽,吉甫均标十道图。
济北名山驻玉符,欣於始遇畅清娱。
梵宫高下罗诸岫,行殿朴淳别一区。
容膝已安谓多矣,奇观何限讵穷乎。
润州此去栖霞揽,吉甫均标十道图。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方山驻跸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济北名山驻玉符”以“玉符”象征帝王巡幸,点明地点为济北名山,即方山。次句“欣于始遇畅清娱”表达了作者初遇此地的喜悦与畅快心情。
接着,“梵宫高下罗诸岫,行殿朴淳别一区”,描绘了山中寺庙与行宫错落有致的景象,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宁静与庄严。其中,“梵宫”指佛教寺庙,“诸岫”则指群山,两者相映成趣。
“容膝已安谓多矣,奇观何限讵穷乎”两句,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与感慨。一方面,作者认为自己能够在此处安身已属难得;另一方面,面对如此众多的奇景,又感叹其无穷无尽,难以尽数欣赏。
最后,“润州此去栖霞揽,吉甫均标十道图”两句,提到距离此处不远的润州和栖霞,以及吉甫(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官员)曾经留下的记录。这不仅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暗示了方山及其周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之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方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独特风景的喜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文化的深深敬意。
龙飞景云从,林茂众鸟息。
真人翔灞上,多士生王国。
留侯豪杰士,乃独为所得。
韩亡竟不去,汉兴愈厉策。
不见马上功,奚多幕中画。
眇焉视婴布,若数百与亿。
鸿鹄已高飞,翩然敛归翼。
堂堂高皇业,屹立如磐石。
始卒如公者,是不惭庙食。
载瞻水边祠,老桧寒更碧。
朱轮华盖事远游,厩无良马乘疲牛。
青丝玉勒金络头,任重道远旁人忧。
奔驰往来历山丘,腾坑投淖摧辕辀。
已压复起行未休,青刍黄粱为君羞。
长路漫漫经九州,场有白驹胡不收。
饥食玉山饮河流,朝秣幽冀莫炎陬。
奔云掣电不少留,仆夫顾之心怀愁。
王良不生谁与谋,哀哉骏骨千金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