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归庐山》
《送僧归庐山》全文
唐 / 赵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禅栖忽忆五峰游,去著方袍谢列侯。

经启楼台千叶曙,锡含风雨一枝秋。

题诗片石侵云在,洗钵香泉覆菊流。

却忆前年别师处,马嘶残月虎溪头。

(0)
注释
禅栖:修行禅定的生活。
五峰游:在五峰山的游历。
方袍:僧人的长袍。
列侯:达官显贵。
经启:诵读经文。
楼台:楼阁。
千叶曙:千层楼台的黎明。
锡含风雨:锡杖上带着风雨。
题诗:题写诗句。
片石:孤零零的石头。
侵云:直插云霄。
洗钵:清洗食具。
香泉:香气四溢的泉水。
覆菊:覆盖着菊花的泉水。
前年别师:前年的分别。
师处:师父所在的地方。
马嘶:马的嘶鸣声。
虎溪头:虎溪边。
翻译
忽然想起在禅林中度过的时光,穿上僧袍告别世俗的权贵。
诵经声在楼阁间回荡,曙光照耀千叶窗,锡杖上沾染着风雨,秋天的枝头独自摇曳。
题写诗句的石头高耸入云,洗过法器的泉水香溢,菊花随流水流淌。
回忆起前年的离别,马儿嘶鸣,残月挂在虎溪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日游历五峰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深情送别。诗中融合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抒写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趣。

"禅栖忽忆五峰游",一开篇便展现出一种淡定的生活状态和对往事的追思,而“去著方袍谢列侯”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尘世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这种高远的情怀充满了出世的意味。

"经启楼台千叶曙,锡含风雨一枝秋",通过对楼台、朝阳和秋意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调。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使得诗句流露出淡远而深长的情韵。

"题诗片石侵云在,洗钵香泉覆菊流"中,“片石”、“侵云”、“香泉”、“覆菊”,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一个宁静雅致的自然环境,更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

而最后两句“却忆前年别师处,马嘶残月虎溪头”,则将时光拉回至与友人告别的情景,通过“马嘶”、“残月”和“虎溪头”的描绘,再现了那份难以忘怀的离别之情。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同时又不失对朋友深厚的情谊。

作者介绍
赵嘏

赵嘏
朝代:唐   字:承佑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生辰:约806年——约853年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猜你喜欢

一落索.和山谷

织女盈盈机上素。漫邀君一顾。

裁成团扇合欢时,看玉洁、人争慕。

早秋恩尽藏深处。任啼珠浥露。

却怜秋去亦悤悤,更不用、班姬拂。

(0)

女冠子

簇花团锦。中有神仙流品。翠鬟翘。

绣屐笼纤趾,罗裙束细腰。

一声歌宛转,千种态妖娆。借问胡麻熟,肯相邀。

(0)

拟花间十八首·其七醉花间.毛文锡

羞相见。恰相见。相见生烦怨。

无语只低头,泪洗芙蓉面。

昔去柳依依,今来多雪霰。

知否玉楼人,容色随年变。

(0)

浣溪沙.雪后登台写望

雪外楼台玉几重。六街镫火澹连空。

斜阳到海不成红。

过鸟影迷深浅雾,归帆梦引去来风。

倚栏人在镜奁中。

(0)

浪淘沙.竹窗坐雨,适检得内子雨中寄怀旧作,因填是解示之

竹泪雨斑斑。绿上阑干。西亭展却水云宽。

画出潇湘秋意思,一雁初还。小枕夜香残。

消尽悲欢。笼鸳翠被怨新寒。

知否一般银烛底,人隔重山。

(0)

浣溪沙·其二

溪水何缘也姓西。淡妆浓抹更相宜。

几堆红树压芦埼。

大好年光须酒送,小颓风范与鸥期。

西湖虽好不须题。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