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连内山里,形胜类户门。
其中开平旷,可容数十村。
关键南北卡,奸宄往来频。
昔以逋逃薮,议弃为荆榛。
此处田土饶,山木利斧斤。
何如设屯戍,守备为游巡。
左拊半线臂,右塞鹿港漘。
既清逸贼巢,亦靖野番氛。
邑治得屏障,相需若齿唇。
沙连内山里,形胜类户门。
其中开平旷,可容数十村。
关键南北卡,奸宄往来频。
昔以逋逃薮,议弃为荆榛。
此处田土饶,山木利斧斤。
何如设屯戍,守备为游巡。
左拊半线臂,右塞鹿港漘。
既清逸贼巢,亦靖野番氛。
邑治得屏障,相需若齿唇。
这首诗描绘了水沙连地区的地理形势与战略价值。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将水沙连比作门户,强调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诗中提到,这里地势开阔,可以容纳数十个村落,是兵家必争之地。然而,过去这里曾是逃亡者的聚集地,被视为危险区域,建议废弃。但后来认识到其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提议在此设置驻军,加强防御,既能清除盗贼巢穴,又能安抚周边的少数民族,维护地方安宁。同时,诗中也强调了邑治与水沙连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如同嘴唇与牙齿一样紧密相连,共同守护一方平安。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水沙连地区战略地位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当地治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