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采石讣》
《闻采石讣》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花发当朝露,莺啼怯暮春。

谁怜老病日,恸哭少年人。

薄虑频经乱,移忧岂厌贫。

虽馀诸梵侣,亦复渐相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哀伤氛围,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

首句“花发当朝露”,以清晨的露珠衬托出花朵的娇嫩与短暂,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易逝。次句“莺啼怯暮春”,黄莺在黄昏时分的啼鸣中显露出对春天即将消逝的忧虑,进一步渲染了时间紧迫的主题。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接着,“谁怜老病日,恸哭少年人”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老年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对年轻生命的惋惜之情。这里不仅体现了对个体生命状态的关注,更蕴含了对人生阶段更迭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薄虑频经乱,移忧岂厌贫。”这两句则反映了诗人经历世事变迁后的内心世界。在动荡的岁月里,他经历了许多忧虑和困苦,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无法摆脱内心的忧愁,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乏,更是精神上的疲惫与挣扎。这两句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内心平静的不易。

最后,“虽馀诸梵侣,亦复渐相沦。”诗人虽然身边还有僧侣相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追求,暗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疏远和孤独感的加深。这一句深化了主题,让人感受到即使在看似和谐的环境中,内心的孤独与隔阂也是难以避免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孤独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哲学意味。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四圣赞·其四

稽首普贤,不可思议。出头露面,开言吐气。

拍盲担板,忘恩断义。事无寸长,熏天炙地。

(0)

偈颂十八首·其二

童顶云衣野兴浓,清斋淡话有何穷。

春归檐幕千家雨,月满楼台一笛风。

(0)

颂古三十三首·其二

以手策起眉毛,千圣从来不识。

一会灵山俨然,说甚今朝昨日。

(0)

偈颂七十六首·其三十四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俱不识。

(0)

颂古四首·其二

普请开田力已齐,纷纷带水又拖泥。

展开两手人休问,昨夜三更月落西。

(0)

颂古四首·其三

不知此土何为验,拈起新罗人草鞋。

汉祖殿前樊哙怒,鸿门一踏为谁开。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