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长溪渌浸门,数声幽鸟啄云根。
松亭尽日唯空坐,难得儒翁共讨论。
一带长溪渌浸门,数声幽鸟啄云根。
松亭尽日唯空坐,难得儒翁共讨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林景象。"一带长溪渌浸门"中,"渌浸"形容水流清澈,"门"可能指的是山谷或是隐士居所的入口,给人一种深藏不露的感觉。"数声幽鸟啄云根"则透露出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的感受,"幽鸟"象征着隐逸生活,而"啄云根"则表现出鸟儿在高空中自由翱翔的景象。
"松亭尽日唯空坐"表达了诗人独自在松亭中度过一天,心境清净,没有世俗的纷扰。"难得儒翁共讨论"则透露了一种对知识交流的渴望,但又带有一丝感慨,因为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并不容易。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知识与心灵交流的追求。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文人的孤高自许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
阿母昔年生子时,灵鹊群飞庭树枝。
自从阿母生子后,一月一年来上楼。
人言鹊声能送喜,为报君家得贤子。
十龄能读书,二十走马青云衢,三十得官东海隅。
阿母骑鸾上天去,故巢几度空山雨,鹊声犹绕庭前树。
子今远游天一方,不见白头在中堂,但闻唼唼鸣朝阳。
唼唼复唼唼,风吹庭树叶。
叶落枝头还再生,安得母来闻鹊声。
梨花月白春冥冥,城乌夜啼当二更。
白头老翁识乌语,挥弦弹作乌啼声。
初弹翩翩飞绕树,再弹哑哑栖不住。
雌雄引子复回翔,下上呼群自来去。
高逼天门清露寒,牵牛蹋浪银河乾。
低翻塞草黄云晚,秦女思家玉关远。
联联绵绵忽作行,恍然无声风满堂。
老翁拂袖入门去,海日杲杲生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