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径盘空一线微,游人举足已先疲。
大圆光透难遮掩,不学龙牙眼似眉。
危径盘空一线微,游人举足已先疲。
大圆光透难遮掩,不学龙牙眼似眉。
这首诗描绘了游山时的艰难与自然界的壮丽景象。首句“危径盘空一线微”以“危径”形容山路险峻,蜿蜒曲折,仅一线之微,暗示攀登不易。接着“游人举足已先疲”则点明了登山者的疲惫感,即使尚未真正开始攀登,仅是想象或准备,就已经感到体力消耗。
后两句“大圆光透难遮掩,不学龙牙眼似眉”转而描写山中景象,通过“大圆光”象征太阳或月亮的光辉,强调其穿透力强,难以被遮挡,展现出自然界的伟大力量。同时,将这一景象与“龙牙眼似眉”进行对比,以龙的形象比喻山峰,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势的峻峭与壮观,同时也暗含着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更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对大自然雄伟壮丽的赞美和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
山中有白石,广衍得数亩。
坚瘠不可耕,无用实类某。
朋从从加称,遂为石田叟。
称者非誉辞,我亦甘其受。
杨子许为记,其言食已久。
往往人家见,篇篇灿星斗。
一见一热中,意子独我负。
札剑表心许,何况曾出口。
得非以陋物,不足辱录取。
碑有纪封禅,鼓有示猎狩。
于此逆观文,或可假石寿。
子文侔汉史,其传信无朽。
脱使不多作,难保岁月后。
恃子犹洪钟,应随大小扣。
不应似生吝,吝生亏所厚。
吾石能作言,将以子归咎。
不闻诗所载,草木备群丑。
不信石终遗,不遭点金手。
遑遑日翘伫,拜嘉亦当有。
黔公坐镇封内清,黔公卧治封外平。
碧鸡金马作门戟,复有滇池供洗兵。
黄牛平把宝刀换,春山来劝诸夷耕。
诸夷爱戴非一日,子孙孙子知生成。
雕题花脚最难服,今日推公无孔明。
忆昔先公遇高帝,鼾睡龙怀天不惊。
印如金斗酬百伐,带誓黄河申载盟。
桓桓祖武看公绳,天南别隐一长城。
金汤虽固尚在法,恩信相孚何待征。
古称仆射如弟兄,军中笑歌髀肉生。
国公自进玛瑙觥,醉后还赓出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