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警斋吴侍郎再和余送行及居厚弟诗各次韵·其四》
《警斋吴侍郎再和余送行及居厚弟诗各次韵·其四》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少小携书借隙光,宵眠常晏起常忙。

莫嫌茅舍曝朝日,犹胜板桥行晓霜。

藜杖久疏前阁老,桃花不记旧台郎。

自惭道学工夫浅,晚却逃儒入老庄。

(0)
翻译
年少时常常借着微弱的光线读书,夜晚睡眠少而白天忙碌不停。
不要嫌弃简陋的茅屋只能晒到早晨的阳光,这总比走在结满霜冻的板桥上好些。
手拿藜杖已久,不再常去拜访前阁老,桃花也不再记得我这个旧时的官员。
我深感自己修道的功夫浅薄,晚年选择逃避儒家思想,转向老庄之道。
注释
携书:带着书本。
隙光:微弱的光线。
宵眠:夜晚睡眠。
晏起:起床晚。
莫嫌:不要嫌弃。
茅舍:简陋的房屋。
板桥:木板桥。
行晓霜:走在结霜的路上。
藜杖:藜茎做的拐杖。
前阁老:古代官职,指学官。
桃花:象征美好的回忆。
旧台郎:旧时的官员。
道学工夫:修道的功夫。
晚却:晚年。
逃儒:逃避儒家思想。
老庄:指道家的老子和庄子的思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年轻时期勤奋学习的情景。"少小携书借隙光,宵眠常晏起常忙"表明诗人从小就手不释卷,即便是在微薄的阳光下也要读书,晚睡早起总是急匆匆地开始新的一天,忙碌而勤奋。接着"莫嫌茅舍曝朝日,犹胜板桥行晓霜"则是说即使在简陋的茅屋中享受阳光,也比得上在寒冷的板桥上行走在晨霜之中更为舒适。

诗人通过"藜杖久疏前阁老,桃花不记旧台郎"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藜杖(一种用来拐弯曲线物体,如古代的门钩)长时间不被使用,前阁的老人已经很少见,而桃花也不再记得旧日在台上欢笑的人们。

最后"自惭道学工夫浅,晚却逃儒入老庄"则是诗人的自我反省与抉择。诗人感到自己的修为不够深厚,到了晚年才意识到要放下儒家之学,转而向往老庄(庄子)的超脱和自然。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学习生活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追求、个人成长以及晚年境界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洗墨池

张芝学书池水黑,章草如芝古无敌。

右军睥睨难抗衡,恨不临池作书痴。

(0)

次韵李商老赠李少魏

诛茅迟竹君,拂匣见桐孙。

囊箧深倾倒,钟彝细讨论。

只今仙李后,好事阿髯存。

不厌敲门客,时开炙背轩。

(0)

至郑州望故陈子思灵泉旧居怆然有感诗以述怀

夫子尝招隐,鸡鸣汝上川。

饮徒随手散,诗草任人传。

甥舅元相好,妻儿也可怜。

有魂招不得,呜咽问灵泉。

(0)

题关公像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铓。

月缺白易满,剑折尚带霜。

势利寻常事,难屈志士肠。

男儿有死节,可杀不可量。

(0)

浩歌

歌尽绿洲千古意,陶然初到性情真。

试临华岳题诗笔,欲走沧浪买钓纶。

苔润一瓢贫气味,草荒三径久埃尘。

我心自有青云在,安得羁留浊水滨。

(0)

诗一首

博山烧沉水,烟烬气不灭。

日暮白门前,杨花散成雪。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