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丰七年,有诏京东、淮南筑高丽亭馆,密、海二州,骚然有逃亡者。明年,轼过之,叹其壮丽,留一绝云》
《元丰七年,有诏京东、淮南筑高丽亭馆,密、海二州,骚然有逃亡者。明年,轼过之,叹其壮丽,留一绝云》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檐楹飞舞垣墙外,桑柘萧条斤斧馀。

尽赐昆邪作奴婢,不知偿得此人无?

(0)
注释
檐楹:屋檐和墙壁。
飞舞:飘落。
垣墙:墙壁。
桑柘:桑树和柘树。
萧条:荒凉、稀疏。
斤斧:斧头,代指砍伐。
馀:剩余、残余。
尽赐:全部赏赐。
昆邪:古代北方部族名,此处泛指接收赏赐的人。
作奴婢:成为奴隶或婢女。
偿得:得到赔偿或回报。
此人:这个人。
翻译
屋檐和墙壁外,落叶飘零,桑柘树林显得萧瑟,只剩砍伐后留下的痕迹。
所有的财物都被赏赐给昆邪,作为奴隶和婢女,但不知这样的代价是否能换回这个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废与颓丧的景象。"檐楹飞舞垣墙外,桑柘萧条斤斧馀"一句,通过对建筑物件随风飘扬和植物蔓延的描述,展现出一种时间长久侵蚀下的废墟景致。"尽赐昆邪作奴婢,不知偿得此人无"则是诗人对于这种荒废状态所引发的感慨,昆邪指的是远古时代的人们,而今朝却将这些历史遗迹变为劳役之用,反映出一种历史沧桑和人类命运的无常。

诗人通过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对过往文明的追思,也隐含着对于当下社会状况的批判。这种批判并非直接,而是通过对比古今、荒废与繁华来间接体现,显示出诗人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寄托。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包含了深层的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题秋堂四兰·其三雨

娥英吊舜于九疑,泣泪如雨。佩玉零乱,半委尘泥。

愚恐离骚九歌,曲尽其哀,香魂冷而卒难拈也。

(0)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十二

秋气肃金,秋旸鏖战。

林间秋叶片片凋零,砌下秋虫声声凄怨。

满眼听不闻,满耳觑不见。

听得闻,觑得见,声前句后新罗箭。

(0)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八十六

瞿昙丑恶,临死犹多。

足下轮辐显露,胸前卐字揩磨。

抱桥澡洗,寄帽投河。

举世无人援手得,竟随残梦入无何。

(0)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九十八

蒿篱关猛虎,笔管养苍龙。

稳帖帖藏牙伏爪,黑漫漫怪雨颠风。

临济小厮儿惊心欲折,丰干老冻脓睡思方浓。

山濛濛,水溶溶。乾坤无碧落,收放绝行踪。

(0)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五十九

虚空包不包,大地坏不坏。

行脚不遇人,出语无赖聊。

谩言密室不通风,湿纸如何裹大虫。

(0)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三十四

八月初,何处热。出门荒草离披,四壁寒蛩凄切。

衲僧家眼里著得须弥山,耳里著得四大海。

声色纯真,只得一橛。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