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郁蔽园林,依霏被轩牖。
睇有始疑空,瞻空复如有。
游蛇隐遥汉,文豹栖南阜。
既殊三五辉,远望徒延首。
窈郁蔽园林,依霏被轩牖。
睇有始疑空,瞻空复如有。
游蛇隐遥汉,文豹栖南阜。
既殊三五辉,远望徒延首。
这首诗描绘了雾气弥漫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朦胧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雾气笼罩下的园林、轩窗、天空、远山等自然景物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窈郁蔽园林”,以“窈郁”形容雾气的浓厚,遮蔽了整个园林,营造出一种幽深、迷蒙的意境。接着,“依霏被轩牖”进一步描绘了雾气覆盖轩窗的情景,仿佛整个空间都被一层轻纱般的雾气所包裹,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朦胧美。
“睇有始疑空,瞻空复如有”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雾中景象的观察与思考。在雾中,事物时隐时现,时有时无,让人产生疑惑,是实还是虚?是存在还是幻象?这种不确定性增添了诗歌的哲理性,引发读者对现实与虚幻、真实与想象的思考。
“游蛇隐遥汉,文豹栖南阜”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雾中的景象比作游动的蛇和栖息的豹,形象地展现了雾气中景物的动态美和生命力。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与适应性。
最后,“既殊三五辉,远望徒延首”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雾中景象时的无奈与向往。雾气使得远处的光芒变得模糊,只能徒劳地伸长脖子远望,象征着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以及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渺小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雾气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神秘,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人生与宇宙的关系。
云中台殿泥中路,既阻同游懒却还。
将谓独愁犹对雨,不知多兴已寻山。
才应行到千峰里,只校来迟半日间。
最惜杜鹃花烂漫,春风吹尽不同攀。
大者高五丈涉冬不凋身如青杨有白文叶如桂厚大无脊花如莲香色艳腻皆同独房蕊有异四月初始开自开迨谢仅二十日忠州西北十里有鸣玉溪生者浓茂尤异元和十四年夏命道士毋丘元志写惜其遐僻因题三绝句云如折芙蓉栽旱地,似抛芍药挂高枝。
云埋水隔无人识,唯有南宾太守知。
红似燕支腻如粉,伤心好物不须臾。
山中风起无时节,明日重来得在无?
已愁花落荒岩底,复恨根生乱石间。
几度欲移移不得,天教抛掷在深山。
执象宗玄祖,贻谋启孝孙。
文高柏梁殿,礼薄霸陵原。
宫仗辞天阙,朝仪出国门。
生成不可报,二十七年恩。
虞帝南巡后,殷宗谅暗中。
初辞铸鼎地,已闭望仙宫。
晓落当陵月,秋生满旆风。
前星承帝座,不使北辰空。
业大承宗祖,功成付子孙。
睿文诗播乐,遗训史标言。
节表中和德,方垂广利恩。
悬知千载后,理代数贞元。
梦减三龄寿,哀延七月期。
寝园愁望远,宫仗哭行迟。
云日添寒惨,笳箫向晚悲。
因山有遗诏,如葬汉文时。
高天默默物茫茫,各有来由致损伤。
鹦为能言长剪翅,龟缘难死久搘床。
莫嫌冷落抛闲地,犹胜炎蒸卧瘴乡。
外物竟关身底事,谩排门戟系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