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偈·其一六七》
《诗偈·其一六七》全文
唐 / 庞蕴   形式: 偈颂

凡夫智量狭,妄说有难易。

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

戒相如虚空,迷人自作持。

病根不肯拔,执是弄花枝。

(0)
翻译
凡夫的智慧有限,随意评价事物的难易。
离开了具体的形象,如同虚空一般,完全符合佛的智慧。
戒律如同虚空无边,但迷惑的人自己设定遵守的标准。
对于错误的认知,他们不愿改正,只是固执地执着于表面现象。
注释
凡夫:普通人,指未开悟的人。
智量狭:智慧有限,见识不广。
妄说:随意乱说,没有根据的言论。
有难易:事物的难易程度。
离相:超脱具体形象,达到空灵境界。
虚空:比喻无边无际,无实体的存在。
诸佛智:佛的智慧,指超越世俗理解的智慧。
戒相:戒律的表现形式或规定。
迷:迷失,不明白。
自作持:自己制定并坚持。
病根:错误的认知或问题根源。
不肯拔:不愿意去除或改变。
执是:固执己见,坚持认为是对的。
弄花枝:比喻只在表面打转,没有深入本质。
鉴赏

此诗偈出自唐代和尚庞蕴之手,体现了佛教中关于智慧、戒律与迷妄的深刻思考。

首句“凡夫智量狭,妄说有难易。”表达了普通人智慧有限,不应轻易评判事物的难易。"凡夫"指的是没有达到觉悟的普通众生,而"智量狭"则说明他们的认知能力局限。

接着,“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此句通过比喻,将“离相”(即超脱世间相对概念)比作广阔如虚空,强调了达到这种境界可以完全契合佛陀的智慧。这里所说的"离相"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即超越一切相对的、变化无常的现象,达到了真理的层次。

紧接着,“戒相如虚空,迷人自作持。”则指出戒律(即佛教的戒条)就像虚空一样宽广而深远,但世人却因迷惑而自行其是非,固守自己的见解。"迷人"是对那些未能悟到真理、仍处于迷茫状态中的人的称呼。

最后,“病根不肯拔,执是弄花枝。”此句用“病根”比喻心中的烦恼和无明,而“不肯拔”则表达了人们对这些内在烦恼视而不见、不愿抛弃的态度。"执是弄花枝"则形象地描绘出人们因執著于世间的虚幻之物(如同玩弄无用的花枝),从而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

总体来看,这首诗偈通过深邃的佛教哲理,启迪读者超越世间的相对概念,认识到戒律的重要性,并警示人们对于内心烦恼和执著应持有清醒的态度。

作者介绍

庞蕴
朝代:唐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猜你喜欢

夜坐次高季迪

夜灯耿耿风帷低,雨叶似秋寒更凄。

城远击柝惨难齐,抱中幼子悄悲啼。

不知情思向谁是,独坐空房忆故妻。

(0)

和兄鹤洲延绿堂诸公作

亭内幽芳手可拈,亭外绿阴分四檐。

主人出去云在榻,独客行来月满帘。

佳禽四五似相语,小竹二三初放尖。

自古天公惜清况,赏心乐事谁能兼。

(0)

夜宿东坡寺与李天瑞论学

兴国寺中谈道日,鹅湖山下论心时。

百年公案今宵合,接得乾坤真化机。

(0)

喜姻友林贵实侍御得告

霄汉冥冥见羽毛,秋飙凉月送诗豪。

长安回首渺何许,一任云台万丈高。

(0)

次丁凤仪见怀六首·其二

阴生为月窟,阳生乃天根。

阴阳互相长,天地寂无言。

(0)

又四首·其三

天地鬓毛短,凫鸥心事閒。

五湖风月好,都上钓鱼竿。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