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智量狭,妄说有难易。
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
戒相如虚空,迷人自作持。
病根不肯拔,执是弄花枝。
凡夫智量狭,妄说有难易。
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
戒相如虚空,迷人自作持。
病根不肯拔,执是弄花枝。
此诗偈出自唐代和尚庞蕴之手,体现了佛教中关于智慧、戒律与迷妄的深刻思考。
首句“凡夫智量狭,妄说有难易。”表达了普通人智慧有限,不应轻易评判事物的难易。"凡夫"指的是没有达到觉悟的普通众生,而"智量狭"则说明他们的认知能力局限。
接着,“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此句通过比喻,将“离相”(即超脱世间相对概念)比作广阔如虚空,强调了达到这种境界可以完全契合佛陀的智慧。这里所说的"离相"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即超越一切相对的、变化无常的现象,达到了真理的层次。
紧接着,“戒相如虚空,迷人自作持。”则指出戒律(即佛教的戒条)就像虚空一样宽广而深远,但世人却因迷惑而自行其是非,固守自己的见解。"迷人"是对那些未能悟到真理、仍处于迷茫状态中的人的称呼。
最后,“病根不肯拔,执是弄花枝。”此句用“病根”比喻心中的烦恼和无明,而“不肯拔”则表达了人们对这些内在烦恼视而不见、不愿抛弃的态度。"执是弄花枝"则形象地描绘出人们因執著于世间的虚幻之物(如同玩弄无用的花枝),从而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
总体来看,这首诗偈通过深邃的佛教哲理,启迪读者超越世间的相对概念,认识到戒律的重要性,并警示人们对于内心烦恼和执著应持有清醒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