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千章屋数椽,此君颜色最宜怜。
怡情不独琴书事,隔断红尘有翠烟。
古木千章屋数椽,此君颜色最宜怜。
怡情不独琴书事,隔断红尘有翠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画面,通过对比古木与屋舍,以及对“此君”(可能指竹子)的特别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尘世喧嚣的超脱。
首句“古木千章屋数椽”,以“古木千章”展现了一片茂密苍老的森林景象,而“屋数椽”则描绘了简朴的居所,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空间的和谐共存。
次句“此君颜色最宜怜”,将“此君”比喻为竹子,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质,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竹子独特魅力的喜爱与怜惜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
后两句“怡情不独琴书事,隔断红尘有翠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认为,欣赏自然之美不仅限于弹琴读书这样的文人雅事,更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超脱世俗的体验。这里的“隔断红尘”形象地描绘了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宁静的状态,“有翠烟”则以烟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神秘而又清新的氛围,强化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邃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尘世的超脱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倾向。
晚香生树,是何人,幻出吾家诗意?
不着昏黄微月影,一片清光如水。
句里偷春,闲中酿恨,斑管将拈未?
隐囊斜傍,渺然思落天际。
回首十载晴窗,琼函对把,触处吟情起。
吟到刚成还搁笔,醉向栏干同倚。
付雪空惭,拿云有愿,寂寂悲身世。
休嘲饭颗,本来标格如此。
朝朝寒雨,问小春冷艳,怎禁摧折。
屈指酒人惊散尽,休把旧游重说。
杳杳霜鸿,萧萧风竹,炉火明还灭。
更阑烛影,心情真是凄绝。
谁念岁晚穷居,纸窗深处,冷淡餐冰雪。
过眼流光都似此,愁看镜中华发。
摒挡吟笺,消除闲梦,铁籧应吹裂。
当年骑省,赋成多少呜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