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边午坐忽红沉,狎客沙鸥喜见寻。
虚左车音消渴断,穷中草色著书深。
诗催水部梅如雪,酒醉柴桑菊似金。
却忆公门桃与李,春风拂拂总成林。
溪边午坐忽红沉,狎客沙鸥喜见寻。
虚左车音消渴断,穷中草色著书深。
诗催水部梅如雪,酒醉柴桑菊似金。
却忆公门桃与李,春风拂拂总成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午后在溪边静坐时的所见所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思绪。首句“溪边午坐忽红沉”,生动地展现了夏日午后阳光照耀下溪水泛起的波光粼粼之景,仿佛红色的光影沉入水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狎客沙鸥喜见寻”一句,通过沙鸥的欢愉觅食场景,侧面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愉悦和自在。
“虚左车音消渴断,穷中草色著书深”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前句以“虚左车音”象征诗人内心的空灵与宁静,后句则以“草色著书深”描绘在自然环境中寻求灵感的深思熟虑,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诗催水部梅如雪,酒醉柴桑菊似金”两句,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前者以“诗催水部梅如雪”比喻诗歌创作的灵感如同冬日雪花般纯洁而珍贵,后者以“酒醉柴桑菊似金”描绘饮酒后的陶醉状态,如同秋天菊花的金黄一般灿烂,表达了诗人对艺术与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最后,“却忆公门桃与李,春风拂拂总成林”两句,通过回忆官场中的桃李,与眼前自然界的春风吹拂下的生机勃勃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官场束缚的解脱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艺术的独到见解和独特感受,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一春无计消繁华,坐香傍色餐流霞。
妖桃秾李俱小器,揩目晚看花大家。
素质盈盈美无度,何年谪下瑶台路。
精神飞入银河篇,体态都归洛神赋。
神乐观主容台卿,空花压眼真无情。
吾侪放浪为无事,东风斗酒消春晴。
曾闻二本归天上,几度重瞳转相向。
内园点缀黄金屋,禁苑安排紫丝帐。
朅来此种留人间,托根洞府非尘寰。
随时穷达花不识,天游何必乘青鸾。
万事到头俱琐琐,大观万物皆无我。
半醉题诗谢主人,名花可铸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