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弦今夜月,寒射暮烟消。
一半山河影,含阴在泬寥。
光微初受日,气冷欲生潮。
未得全开镜,佳人隔斗杓。
上弦今夜月,寒射暮烟消。
一半山河影,含阴在泬寥。
光微初受日,气冷欲生潮。
未得全开镜,佳人隔斗杓。
这首诗描绘了上弦月的美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交融。首句“上弦今夜月”直接点题,将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接着,“寒射暮烟消”描绘了月光穿透薄雾,驱散傍晚烟霭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
“一半山河影,含阴在泬寥”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不仅有月光下的山河倒影,还暗示了月光所及之处的阴暗与辽阔,增加了诗的意境深度。接下来,“光微初受日,气冷欲生潮”则通过对比,表现了月光与日光的不同质感,以及空气中的寒冷预示着潮水即将到来的情景,体现了自然界微妙的变化。
最后,“未得全开镜,佳人隔斗杓”以“未得全开镜”形象地表达了月亮还未完全展现其圆满之美,而“佳人隔斗杓”则可能寓指月亮与人间的距离,或是对远方美好事物的向往,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和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上弦月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神秘,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空间、距离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昔遭粤匪乱,兹城独完固。
郁郁五十年,遂通南雄路。
风气递旋转,博斗争蚁附。
父老拜马前,欲语尚瞻顾。
陋俗非近因,合群费将护。
欲预百年计,力岂旦昔赴。
三宿吾何恋,讵曰弥世故。
天地入尘埃,一罅春光聚。
因之怀物情,百忧竞奔注。
声声行不得,鹧鸪留我住。
林外杜鹃啼,道不如归去。
山深见日迟,晴光阻高树。
出谷眼忽明,触境吾无忤。
还待后来人,悱恻瞻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