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汲书弥短,悠悠夜增长。
贫家不具烛,坐须明月光。
隐几四寂默,阴虫鸣我傍。
天时有推敚,物性随悲伤。
感彼忽自惊,喟然发心狂。
壮年何所成,忧患攒中肠。
咄嗟牛衣叟,妇女知激昂。
国耻吾亦羞,如何埽封疆。
譬如笼中禽,左右不得翔。
知音古亦稀,谁谓歌中商。
汲汲书弥短,悠悠夜增长。
贫家不具烛,坐须明月光。
隐几四寂默,阴虫鸣我傍。
天时有推敚,物性随悲伤。
感彼忽自惊,喟然发心狂。
壮年何所成,忧患攒中肠。
咄嗟牛衣叟,妇女知激昂。
国耻吾亦羞,如何埽封疆。
譬如笼中禽,左右不得翔。
知音古亦稀,谁谓歌中商。
这首诗《初夜》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感慨。
首句“汲汲书弥短”,诗人感叹时间的紧迫,仿佛在忙碌中时间变得更加短暂。紧接着“悠悠夜增长”,夜晚的漫长与白天的匆忙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贫家不具烛,坐须明月光”描绘了在贫穷的环境中,只能依靠月光来度过长夜的情景,既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也流露出对光明的渴望。
“隐几四寂默,阴虫鸣我傍”一句,通过环境的寂静与昆虫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孤寂与无奈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
“天时有推敚,物性随悲伤”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无奈接受以及对世间万物悲苦命运的同情。
“感彼忽自惊,喟然发心狂”则展现了诗人情绪的波动,从对现状的无奈到内心情感的爆发,表现出一种复杂而激烈的情感状态。
“壮年何所成,忧患攒中肠”是对自身壮年时期成就的反思,以及对忧患不断积累的内心痛苦的描述。
“咄嗟牛衣叟,妇女知激昂”通过对比,强调了普通百姓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愤慨,即使在艰苦的生活中,他们也能感受到国家的耻辱。
“国耻吾亦羞,如何埽封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耻辱的自责与忧虑,以及对如何改变现状的思考。
“譬如笼中禽,左右不得翔”将自己比作笼中之鸟,无法自由飞翔,形象地表达了个人在社会与政治束缚下的无力感。
“知音古亦稀,谁谓歌中商”则表达了对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极其稀少的感慨,以及在诗歌中寻求共鸣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国家耻辱和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与挣扎,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深刻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