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方掌马政,今古稍异制。
上驷育天闲,骊黄六飞备。
司马设京馆,惟用供驿致。
刍秣费良厚,历减十三四。
其数犹八百,圉官或窃馈。
马食人食之,硉兀半僵毙。
存者仅三百,率弗可乘骑。
夏卿觉其然,白简付吏议。
剔奸尔已能,务实我尤切。
一再减何妨,莫拟过苛细。
三百兹仅存,不闻邮政废。
奚独饱贪囊,不为节用计。
乃有作难者,亦颇中时势。
赖马食者多,减马人将逮。
贡禹疏曾读,谓其言精诣。
小试已捍格,今岂非昔世。
匪慕汉文为,探赜聊纪事。
职方掌马政,今古稍异制。
上驷育天闲,骊黄六飞备。
司马设京馆,惟用供驿致。
刍秣费良厚,历减十三四。
其数犹八百,圉官或窃馈。
马食人食之,硉兀半僵毙。
存者仅三百,率弗可乘骑。
夏卿觉其然,白简付吏议。
剔奸尔已能,务实我尤切。
一再减何妨,莫拟过苛细。
三百兹仅存,不闻邮政废。
奚独饱贪囊,不为节用计。
乃有作难者,亦颇中时势。
赖马食者多,减马人将逮。
贡禹疏曾读,谓其言精诣。
小试已捍格,今岂非昔世。
匪慕汉文为,探赜聊纪事。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纪事》。诗中描绘了古代马政管理的变迁与问题,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思。
首先,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古代马政的制度变化。从“职方掌马政,今古稍异制”开始,诗人提到马政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和规定。接着,“上驷育天闲,骊黄六飞备”描绘了皇家马厩的规模与种类,展示了古代马匹繁育与选拔的严格标准。
然而,随着“司马设京馆,惟用供驿致”,诗人的笔锋转向了马匹使用的实际场景。这里提到了马匹被用于驿站传递,但同时也指出马匹饲养成本高昂,甚至达到了“历减十三四”的程度。这反映了古代马政在资源分配与效率上的矛盾。
接下来,“其数犹八百,圉官或窃馈”揭示了马匹数量与管理者的道德问题,暗示了马匹可能被滥用或浪费的情况。而“马食人食之,硉兀半僵毙”则形象地描绘了马匹因过度消耗而濒临死亡的惨状,体现了古代马政管理中的严重问题。
诗人随后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夏卿觉其然,白简付吏议”。这里提到的“夏卿”可能是对某位官员的尊称,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奏章向朝廷提出改革意见。接着,诗人强调了“剔奸尔已能,务实我尤切”的原则,即清除腐败,注重实际效果。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阐述了改革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再减何妨,莫拟过苛细”表明了适度减少马匹数量的合理性,同时反对过于严苛的管理。诗人还提到,即使减少了马匹数量,邮政服务并未因此废止,显示了改革的智慧与成效。
最后,“三百兹仅存,不闻邮政废”再次强调了改革后的邮政服务依然得以维持,体现了古代政府在面对资源分配与效率问题时的应对策略。诗人引用了贡禹的言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这种做法不仅合理,而且符合古代的治理理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马政管理的反思,展现了乾隆皇帝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与改革意识。诗中不仅描绘了历史场景,也蕴含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体现了文学与政治的结合。
砚池斗墨飞云烟,楼前迅洒舂容篇。
主司抚卷赏才美,况乃奥学穷先天。
江蛾云际颦黯然,忽看翠展双婵娟。
川灵错愕感齿录,词情飘逸如谪仙。
天上文光现斗躔,旗铃佳信人间传。
更当秋香分老桂,瑶台玉宇飞翩翩。
大府侯伯争下贤,酌酒宾墀丰俎笾。
簪花小作杏园宴,赠以文锦荣归旋。
雨冷湖轩夜如年,圣贤心法宜精研。
少年高科古所戒,勿为利禄情拳拳。
树上乌,一生八九子,相呼哑哑聒人耳。
何不学衔泥燕,和鸣集桃李。
又不学鹰与隼,奋翅高飞碧云里。
胡为巢此庭树间,啄腐吞腥饕吻觜。
少年挟弹如流星,祸机潜发不见形。
翅翎槯析身首磔,蝼蚁伤残谁女惜。
退之龙移信奇语,巢居插天厌平土。
永叔盆池意更豪,百里中分千丈举。
程子真龙幸一见,误信神奇同朽腐。
豪釐脱命偶获赦,几逐虾鱼卷飞雨。
好龙徒得画龙本,冥想灵踪定何许。
董源能作拔山势,蝘蜓寻常宁可侮。
尸居如我不足论,龙变云云聊戏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