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南回若木东,煌煌大业忆高宗。
獒通西旅书频却,雉贡成周译不重。
碧海浮槎丹诏去,黄金铸册紫泥封。
岂知此日争蛮触,一例羁縻大度容。
黑水南回若木东,煌煌大业忆高宗。
獒通西旅书频却,雉贡成周译不重。
碧海浮槎丹诏去,黄金铸册紫泥封。
岂知此日争蛮触,一例羁縻大度容。
这首诗以"黑水南回若木东"起笔,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地理景象,暗示了历史的深远和皇朝的威严。诗人接着追忆"煌煌大业忆高宗",将读者带入对前朝盛世的怀念中,高宗的功绩在此被提及。
"獒通西旅书频却",通过"獒"这一猛犬象征,暗指对外交往中的胜利与防御,表明了边疆稳定。"雉贡成周译不重"则借雉鸟进贡的典故,强调了文化交流的频繁和重视,翻译工作的重要性。
"碧海浮槎丹诏去"描绘了使者出使海外的壮丽场景,"黄金铸册紫泥封"则展示了皇家文书的庄重与尊贵。这些细节展现了当时国家的繁荣气象。
然而,尾联"岂知此日争蛮触,一例羁縻大度容"转折,揭示了诗人对于现实的忧虑,感叹今日或许不再如过往般包容,对待蛮夷之事不再大度,流露出对宽容政策可能被削弱的深深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对盛世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清朝文人对国家治理的深沉思考。
栏外见春迟,朝来雪一枝。
不知初发处,误道已残时。
落红填径东风恶,贪飞燕雏归晚。
听雨楼低,留春地窄,谁念闲情消减。天涯漫览。
正鸥渚波宽,柳汀云黯。
赖有遥峰,数尖遮断送愁眼。
年年春草又绿,看花人自老,遗恨天远。
雁柱凝尘,鲛绡暗墨,青鬓吴霜轻点。风流渐懒。
但诗恼东阳,病添中散。院落无人,绣帘和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