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赤阑干十二时,骨棱棱为性耽诗。
境将似梦风吹磬,心欲成灰月到池。
谷答瀑声猿共听,水呈蓑影鹤相疑。
不须更向君平卜,半世穷通早自知。
倚赤阑干十二时,骨棱棱为性耽诗。
境将似梦风吹磬,心欲成灰月到池。
谷答瀑声猿共听,水呈蓑影鹤相疑。
不须更向君平卜,半世穷通早自知。
这首诗《自赠》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何巩道所作。诗中以“倚赤阑干十二时”开篇,描绘了诗人独坐于红栏杆旁,沉浸于诗歌创作的情景,展现出其对诗歌的痴迷与热爱。接下来,“骨棱棱为性耽诗”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性格中的执着与专注。
“境将似梦风吹磬,心欲成灰月到池。”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诗人的心境比作梦境中的风声和月光,暗示了他内心世界的空灵与超脱。同时,通过“心欲成灰”的描述,也透露出诗人情感的深沉与复杂。
“谷答瀑声猿共听,水呈蓑影鹤相疑。”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山谷回响着瀑布的声音,猿猴在其中应和;水面映照着蓑衣的影子,白鹤似乎对此感到疑惑。这样的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最后,“不须更向君平卜,半世穷通早自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道路的自信与豁达,认为无需再像古代占卜者君平那样预测命运,因为自己已经明白了一生的穷困或通达。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我命运的深刻理解和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